- 签证留学 |
- 笔译 |
- 口译
- 求职 |
- 日/韩语 |
- 德语
—、如何做好翻译工作
我国实行对外开放以来,与世界各国的交往与日俱增, 这给翻译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当前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翻译工作呢?下面谈谈我的体会。
1、翻译人员首先要加强学习,不断扩大如识面。
作为一个翻译工作者,仅仅一般地掌握语言工具是不足以搞好翻译工作的。我们要不断丰富和更新各种知识,同时要提高中文水平。翻译人员平时要注意外语的学习和提高, 但不能只在外语上下功夫。外语水平固然是主要的,但是汉 语的学习和提高也很重要。翻译就是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的互相传译,外文好而汉文差,无论笔译和口译,都不能很好地完成任务。无论是接待外宾或是随同代表团出访,宾主交谈的内容各个时期不同,涉及面也很宽,不同的对象专业也不同。现在翻译工作的范围比任何历史时期都扩大了,在毎一个学科、部门、领域差不多都有翻译工作,而且对专业化的要求也愈来愈高。目前我们常碰到的内容有经济特区、政治和经济体制改革、三资企业、优惠政策、外经外贸、工农业生产、个体经济、开放城市、与港、台的关系,还有能源、 交通、通讯、环保、城建、金融、商业以及公安司法、文教卫生、计划生育、妇女问题、青年问题、人民生活、风土人情、历史等等。这就要求我们及时了解国内和国际事务的发展变化,了解外界对我不同时期有关事务的评论,对我关注的焦点,主要疑虑及其形成的渊源(如中英谈判香港问题,前一吋期西藏问题等等),熟悉国内的一些重大方针政策以及我国的对外政策、各个时期对有关国际问题的基本立场和态度,把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脉搏,熟悉当地情况,了解改革开放后出现的新事物,如三资企业、三来一补,对外商对台胞的优惠政策等,掌握丰富的各方面的基木常识,还有专业常识以及大量的各种信息。上述各种知识要靠平时积累和抓紧学习。平时学习和积累的知识有助于翻译时的理解。如不具备必要的知识、常识和信息,就难以准确完整地促进双方的交流。我自己的体会是,当你接触事情越多,了解的东西越多,就越感到自己的知识不足,就越需要加强学习,因此平时要做一个有心人,在工作实践中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
2、翻译前的准备工作十分重要
译员不管工作实践经验多少,译前的准备工作是必不可少的。临场前的准备工作包括专业、语言、心理乃至生理上的准备都要做好。
(1)专业和语言方面的淮备
事前了解代表团来访目的,出访团要了解出访目的,可能会涉及到的专业及要讨论的问题的内容,从专业上和语言上做些突击淮备工作。如:我在交通部工作期间,每次接待的代表团都不同,涉及的谈话内容也不同,有港口(港口的 设施、管理、建设等),航道、船舶(远洋船舶和内河船舶),滚装船、气垫船、子母船(载驳船)、游艇、顶推船、驳船等运输(远洋运输、内河运输、公路运输等)、公路(桥梁、汽车、高速公路、交通管理等),码头(集装箱码头、杂货码头、煤码头、油码头、粮食码头等),还有港务监督、联检、海运协定等等,不作好准备就翻译不好,每次出访任务也不同,几次到英国参加联合国专门机构M政府间海事协商组织召开的国际会议,每次会议内容也不同,到加拿大考察港口,到巴基斯坦和非洲三国考察公路,参加援外公路建成仪式,到阿根廷和法国谈海运协定,到英国考察高速公路,在美国休斯敦总领馆搞文化、友好团体、调研工作,接触到的 专业和业务面又不同,国内去休斯敦的团有的考察石油,有的考察计算机,有京剧、音乐、舞蹈团,还有一次陪上海芭蕾舞团团长参加第二届国际芭蕾舞比赛,每次都要事前做突击准备,否则到现场就来不及了。事前有准备,心里就有了底, 到现场就不会发慌,能帮助临场很好发挥。
(2)心理准备
口译质量高低、效果好坏,往往取决于口译人员的临场发挥。临场发挥如何,除了译员本身中外文掌握的熟练程度及对所谈内容的熟悉程度外,又常常取决于译员的临场心理状态。影响译员的心理状态的原因很多。如译员本身意志过 于薄弱或性情过于急燥,隔了相当一段时间没做口译,一旦有口译任务要求又较高;译前准备不充分,对会谈内容不熟悉;上场前心情不好,休息不好或脑力和体力不支,遇到级别较高的正式场合;外宾发音不标准,或长篇大论、咬文嚼字,外宾懂汉语、主人懂外语,有同学、同行、特别是经验丰富、水平较高的翻译在场,怕在他们面前出丑、出错。如在交通部一次到外国驻华使馆参加宴会,我担任翻译,到了使馆看冀朝铸在场,心里就毛了,后来脸皮一厚,豁出去了,结果翻下来也没事。因此,翻译人员脸皮要厚,要克服面子观念,反之,心理波动,引起怯场就会影响临场发挥。心理状态不佳,顾忌多,心发慌,思路就容易闭塞,联想反应就慢,原来懂的也不易记起来,有时甚至连很简单的话都翻不出来或漏译,不但应有的水平发挥不出来,还可能引起连锁反应和恶性循环。要克服这一情况,需要译员通过不断的翻译实践加以适应,译员自己要坚定信心,相信自己通过平时的努力和事前的准备,基本能胜任翻译任务。翻译时,心理上作好应变的准备,要高度集中注意力,把主要精力放在对讲话的内容、层次的理解记忆上,辅以少量的提示性笔记。作笔记是即席翻译的一项重要的基本技巧。有时,译员对讲话的几乎每一个字和词组都听明内了,获得了完整的概念, 但是在翻译时却把许多内容漏掉或忽略过去。当然,译员能够全面、准确地记住讲话所说的一切,做到过耳不忘,就无需再作笔记了,但这样的人需要具备一定的天资,特别是要迅速记住大量的数字和专有名词,一般人不容易做到。如果译员利用某些记号提示一下,便可将讲话比较完整地翻译出来,这就是作笔记的重要意义。记笔记一开头就要记,一开头不动笔,等反应过来再记就被动了,特别是外宾讲的句子比较长,等讲完第一句就不记得了。对较长的讲话结尾的一句不注意记,等全力翻完前面的讲话,有可能一下子想不起最后一句话而卡壳。口译的笔记实用性很强,主要是为了译员自己临场使用。笔记不必将全部讲话逐句记下來,只要记关键词,达到提示目的即可,记多少,怎样记,这是因人而异的,需要译员在大量的反复实践中摸索出自己最习惯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