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签证留学 |
- 笔译 |
- 口译
- 求职 |
- 日/韩语 |
- 德语
口译时用来传达一段描述性发言的技巧,即形象化的想 象,比较容易运用,但有一个条件:所描述的事物或类似的事物是译员所知道的。因此,理解一段段描述性发言与理解一连串论点相比,需要的知识面更广。但这种技巧并不那么复杂, 因为不需要象分析技巧那么精细。
对描述性发言有意识的分析涉及到说出它的形象,并注意其发展的不同层次。这种有意识的分析使我们能主动地去关心说了些什么,并为了理解起见,把听到的和我们所知道的联系起来。无论在什么情况下,译员为了能准确地用译成语重述发言内容,必须在发言进行每一层次的描述时都保持主动的兴趣。
留意语调
富于感情的发言目的是引人发笑,使人高兴,表示谢意,歌功颂德等等。这类发言中有宴会致辞,开幕词、倬词。 译员把所有这些都归入“废话连篇”、“浮夸言词”—类。这一类发言最难进行分析,因为译员必须要做的只是摸清讲话人的目的。译员在这种时候开始注意发言者的动机和语调,而不是推论某一论点的逻辑,或试图使形象具体化。他必定会记住某种特殊的描述性说法,并注意发言的语气是友好的,还是批评性的,从而为包己的口译语气作相应的调整。对这类发言进行口译,语调上的微妙变化都是十分重要的。
对待这类发言,初出茅庐的译员最不相信自己的记忆力, 因此摘记做得最多。但是“久经沙场”的译员则熟谙一些现成的惯用语,因为他在很多场合经常听到这些惯用语,所以就会自然而然地想起它们。
对宴会致辞进行口译时,除了译员必须分析讲话人的动机并留意其语调外,不会要求译员把形象具体化,或对别人的论点持某种立场。事实上,虽然我们为了便于分析,把在不同程度上出现在所有发言中的各个要素分离开来,但这些要素是密切联系的, 有时候会在同一语句里共同出现。因而,对译员来说,即使发言的基调显示出明确的偏向于某一类性质的发言,但分析、形象、态度,突出语气语调的微小变化,在一篇发言中却是交揉在一起的。
综上所述,口译决不是机械地翻译一篇发言的词语,倒是立即忘掉词语。由于丢开了这篇发言的措辞,译员就可以把全部注意力集中到分析他所听到的内容上面, 以便完全理解它。译员的分析可以看作是对发言内容的反应。理解,决不是译员的辅助工具,不是译员有时会放纵向己 的一种智力上的享受,而确确实实是口译工作的真正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