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签证留学 |
- 笔译 |
- 口译
- 求职 |
- 日/韩语 |
- 德语
[图3.12]自然语言的线性扩展:SI切分的依据
上图及图3.11告诉我们,在主、谓之间切分最符合自然语流的事实。当然切分不限于在主谓之间。实际上,只要便于释意、顺 于表达、利干功效,口译员完全有权随机酌定种种切分。下面一段SI中就包含各种被切分的短语,可以说,SI的语段基本上是一种被“化整为零”的短语集:短语集在SL逻辑意念的规管及TL后起跟踪的转换下,又复“化零为整”成为一个统一的SI目的语话语语篇,完成口译中的整合。请读下例:
同声传译中“化整为零”的目的就是要解构SL语句,使之“manageable enough to be handled to come in term's with TL Syntactic structure”(切分原句以利处理并与目的语句法基本合 拍)。解构切分可以让口译传播行为摆脱形式和时间的掣肘,做到与说话者基本上同时完成对同一在场对象但操不同语言的多语释 意功能。因此SI是一种非常积极的传播手段。预料今后SI将随着世界的多元化发展特别是国际活动的日趋频繁,更突显其重要性。
3. 规则之三:“一心三用”
从认知科学来分析,这是SI最基本的一条游戏规则,它是同声传译的特征也是认知基础。
什么叫做“一心三用”呢? “一心”可不可以“三用”呢?
我们先用图式小结一下前两条规则:
[图3.13]同声传译中译员的“后起跟踪"
很明显,要做到这一步口译员必须“一心三用”:
第一是用心听,指听准、听全
在“听”这个环节上,可以说口译员几乎没有什么“自由度”。全神贯注是绝对需要的。听不准、听不全可以说巳“失之殆半”矣。
第二是用心想,指边听边想
—般听人讲话也都是边听边想。但一般的边听边想只涉及语符的意义解码,这时的听在准确性、全面性和自我监控的程度上都只需要达到符合Grice提出的“合作原则”的基本要求,特别是第三条Relation Maxim,即适时而拾当回应对方所讲的话,也容许“心不在焉”或“答非所问”。[25]但同声传译就不一样了。口译员在SI中的“想”是“用心想”。“用心想”的认知理解运作包括:(1)启动词库功能,吸收、筛选、提取听觉(也有视觉参与)搜集的言语及非言语信息,供语义系统备用;(2)启读语义系统以词构句,以句表意;(3)启动逻辑思维系统以便整合理解素材,并通过调整、加工、校正,以构建内部言语(inner speech)的雏形;(4)启动音位反应的缓冲机制(PRB),对音、义两个系统的整体加工整合进行外化表述前的调节:包括概念、判断、推理,摆脱内部言语的芜杂(miscellaneous) 、无序(desultory)和不稳定(unstable)等等雏形状态,期待实现表达(内部言语的外化)。[26]
第三是用心说,指想好就说
“想好就说”或者“想好才说”决不是"随想随说”、“想到就说”,更不是“无知妄说' “想好就说”是接上“用心想”的:只要用心想了(包括以上四个“启动”,特别是3、4两项),就可以做到“用心说”。“想好就说”有两层意思:“想好”是一层意思,指意思明确、清晰了 ; “就说”是另一层意思,指不要犹犹豫豫、吞吞吐吐,而是要信心十足、清楚明快,这样才好与谈话人实现Grice所说的“合作”, 当然这里“谈话人”既指说的人,也指听的人,SI译员是介乎二者之间的极重要的媒介。
那么,“一心三用”究竟办得到、办不到呢?
世界和中国口译界已经拥有不少优秀的SI译员。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UNECE)的SI译员翻译欧洲语言一般都只需 1.5—2.5秒的TD。联合国的中国SI译员工作也很出色。在一般情况下,他们在作汉语和印欧语这两种形态差异很大语系之间的SI时,TD也在4一5秒之间,而且可以说质量上乘。SI之所以能成功地进行,可从两方面来分析:
第一、听、说、读、写这四种人类的基本功能(Four Arts)本来就是密不可分的。
从认知科学来论证,听、想、说、写本来就是认知过程中密切相联的四种活动方式,也是四个维度。艾森克(2000)曾经藉艾利斯和杨(1988)的研究用以下图示来表示人类多种认知能力(集中于词的认知过程)在以听觉为初始运动时如何参与(“be involved", Eysenck, 2001:382)认知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