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由“感觉存储”到“短时记忆”阶段,有一个由注意力进行筛选的过程。口译记忆同样会经过这样一个筛选过程,而且译员在进行这一过程时,更加主动和有意识。在对源语的听辨过程中,译员比一般听众听得更专注,他会有意识地对源语信息进行加工和分析;而且在进行言语理解的时候,译员的目的性和方向性更强,他会有意识地去粗取精,把他认为有意义的信息留存下来,而对讲话者的口语语流中的冗余和重复的信息作丢弃处理。由此看来,译员记忆的动机很强,而且记忆的内容经过了初步“有意识的”筛选处理后,需要记忆的量已大大减少。
b.对记忆的信息进行“条块化”处理——扩大记忆的容量
心理语言学认为,言语的记忆主要采取以“命题”为单位的意义储存的方式。译员记忆的应该是经过抽象概括的以“命题”为单位的意义模块,而不是将每句话一字不漏地记下来,而且,这种意义模块是可以通过关键词来记忆的。因此,译员在记忆时应当有怠识地对记忆的信息内容进行“条块化”处理,注意扩大每个条块的容量,使之成为“以命题为单位的意义模块”,不是只包含一个词的意思,而是包含一句话、一个语段、乃至一个语篇的意思。这样,即使存储的容量只有7士2个单位,但由于单位本身的长度很大,自然总的记忆容量也就大了许多。
c.理解记忆及意义记忆 -- 口译“工作记忆”的核心
口译理解是口译记忆的基础,译员一定要注意对源语意义的分析、整合,并有意识地分析讲话者的思路,以便建立起记忆中各个意义模块之间的联系。如果这样去做,记忆的对象就不再是“互不关联的信息单位”, 记忆的容量自然也会进一步扩大。
d.强化口译记忆练习 -- 提髙信息的提取速度
要提高口译记忆的效率,还应该通过练习来提高对长期记忆中信息的提取速度。根据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记忆中信息检索和提取的速度和可能性取决于记忆的激活程度,而激活程度又取决于记忆使用的频率和使用的新近程度。换言之,练习越多,练习的时间越近,信息提取速度就越快。要提高对长期记忆中信息的提取速度,不仅要加大练习的“量”,还要注意练习的深度,即信息的“处理深度”,也就是说,只有深入而有意义的练习才能有效地增强记忆,提高信息检索和提取的速度。
最后,我们总结一下:口译记忆并不是对储存信息的简单恢复,而是对输入信息主动进行加工、编码之后的储存和提取。口译记忆的实质是在理解源语的基础上对源语信息的主要意义和又键词语的记忆,而不是对源语孤立的语音代码、信息符号的机械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