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优秀的译员应该有高度的政治敏锐性。这是因为各国政治体制、经济制度、历史文化、价值观念等许多方面都存在着差异,而口译工作,尤其是外事口译,又必然要涉及国家的立场、方针、政策,涉及国家的利益、安全、民族尊严等敏感问题。因此,译员一不小心就可能犯政治性和政策性错误,比如把“台湾”说成“国家”,把“罪犯”说成“著名的持不同政见者”。“外事无小事”,一时疏忽、一字之差都可能酿成重大的政治事故或经济损失,至少会影响到国家、集体或个人的良好形象。因此,译员必须慎之又慎。
译员犯此类错误大致有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有些译员平时不太注意学习政治,政治意识淡漠,政治敏锐性薄弱;二是在一些外事场合,由于时间紧、压力大、内容复杂,译员脑子来不及反应;三是由于平时经常收听BBC、 VOA等外台广播,在无意之中受到西方国家宣传的影响,口译时又来不及甄别;四是对英语的某些词语掌握得不够精确。
比如,台湾事务是我国政治生活中最敏感的问题之一,在翻译中涉及台湾的用语时必须十分慎重,必须严格掌握“一个中国”的原则,注意避免可能产生类似“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任何用语。但是,在翻译过程中,有些译员没有意识到“台湾问题”的高度敏感性,也没有认真区分“issue”、“question” 和“problem”的不同含意,常常把这个“问题”译为“issue”。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问题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不容任何外人干涉。而“issue”这个词的意思是几方均有争议的事情。由此可见,“台湾问题”应译为“the Taiwan question”,不宜译为“the Taiwan issue”,也不能译为“the Taiwan problem'
还有比如,在尼克松访华之前,美方的先遣队在黑格准将的率领下抵达北京,与周总理就尼克松访华的政治问题交换意见。黑格转达了尼克松和基辛格的口信,表示美国与中国存在着共同利益。但他说的一句话,被周总理敏感地抓住了。黑格说美国关心中国的生存能力。”他用了英语“viability”这个词, 当时被译成“生存能力”。周总理的浓眉立刻皱了起来,要求再译一遍。这次谈话主要是听美方意见,第三天再继续会谈。
黑格离开大会堂后,周总理立刻叫译员章含之去把权威的英语大词典找来。他说要查一査这个词的确切意思,以便他第二次会见黑格时作答。总理 说,如果这个词确实是“生存能力”,他要驳斥黑格。章女士搬来了《牛津大词 典》、《韦氏大词典》等权威性的辞典’证实了 “viability”这个词的意思。
周总理再次会见黑格的时候,严厉地告诉他:“我们不接受美方的这种提法,中国完全有能力捍卫自己的领土。中美之间的关系必须建立在平等、相互尊重的基础之上。”黑格表情十分紧张,他虽想向周总理辩解,但却很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