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翻译风光,其实翻译难当。专业技术翻译就更难当。而在钢铁厂里当翻译,则是难上加难。不信?我们来听听John的故事吧。John在大学主修的是英美文学。毕业后,他误打误撞地参加了上海宝山钢铁集团的招聘,当上了一名工程技术翻译。
工作开始之前,他参加了一个培训。每位翻译都领到了一本厚厚的《宝钢工程英语技术手册》。Jolm拿出了大学考专业八级时的精神狠背了一阵子。功夫不负有心人,词语背熟了,但毕竟缺乏感性认识。
上班的第一天,John被分配到宝钢不锈钢分厂,参与国家投资117亿元 的一个重点项目——第五代不锈钢生产项目,担任德国盖佳(GeGa)公司技术专家的翻译。在领导的带领下John和专家见了面。专家名叫Mario,38 岁,1.97米的大块头,英语说得很流利。他先是打开手提电脑,把他负责的产品的规格、性能、功用大致地讲解了一遍。尽管专家很耐心,但毕竟隔行如隔 山,毫无技术背景的John仍然是一知半解,无奈时间紧迫,他只好戴起安全 帽,穿起安全鞋,硬着头皮跟专家踏进了炼钢车间。
盖佳公司的主打产品是钢述火焰切割机(Slab Torch Cutting Machine), 主要功能是根据生产需要,将铸造成型的钢板用SOOt-lOOOt:的氢氧吹焰切割成需要的大小和形状。当时,宝钢从盖佳订购的两台切割机正处于安装 阶段,正是外方专家和中方员工最需要加强沟通的时候。
上午9点钟,问题来了。Mario发现,机器的冷却水连接管道之间有两只 金属垫圈(metal gasket)没有安装,于是便转脸对John说:“Tell the worker to fetch two metal gaskets and install them here.”其实塾圈”这个词 John 在头 一天还曾经背过,但一时紧张,居然把gasket听成了 basket,于是他也毫不 犹豫地对工人说:“专家请您去找两只篮子来。”10分钟后,一头雾水的工人 拎着两只竹篮跑到了机器边……午餐后,问题又来了。这次是中译英的。下午,现场的工人对John说: “翻译同志,麻烦您和专家说一声,机器的加药泵好像功能不正常,请他检查 一下。”
加药泵的英文是“chemical agent pump”,其功能是将以铁粉为主的金属 粉打人机器的切割枪内,以加强切割力度。但当时,John没有背到这个单词, 情急之下,他乱了方寸,对着Mario就开了 口 : “He said that the medicine pump doesn’t function normally and you should check it ’’这次,好脾气的Mario再也忍不住了。他两手一摊,冲着John就嚷了起 来:“Medicine? It’s not possible! Is the machine sick? If it is, does it nee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r Western medicine? Tell me ’ please! ”
不难想象,当时的John有多么郁闷、尴尬与无奈。不过,这也许是每个 译坛新人在刚出道时都要经过的阶段!
幸运的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John摆正了心态,拿出了多看、多听、多 学的精神,每遇到一个项目,每进一个厂房,每见一台设备,都认认真真地向 工人师傅、老同事和专家学习、请教,做到彻底理解设备和全面掌握词汇,因 此进步的速度非常之快。半年后,他不仅参与了 3个宝钢重点项目,还在年 底被宝钢翻译公司评选为“年度先进个人”。虽然在这期间他还闹过一些性 质类似的笑话,也曾经在紧张时出过一些错误,但最终他先后陪同过的十几 位外国专家一提起他,都会由衷地翅起大拇指。这和初人职场时那个青涩的 他相比,有着多么大的差别呀!
为了寻求更大的个人发展空间,John不久前已经离开了宝钢,但每当回 想起昔日钢铁厂的岁月,他仍然是感慨万千。在谈到如何做好工程技术翻译 时,John提供了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正式开始工作前,要充分地阅读技术资料,先有一个感性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