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客户会提前提供讲稿。有时是在翻译任务的前一天提供,有时甚至是在发言的前几分钟。如果几天前就拿到了讲稿,一般不必译成文字,而是做几次视译,熟悉全文。这样现场掌握就比较灵活。如果发言人照本宣科,译员可照稿翻译;如果发言人脱稿,译员可记笔记。译前往往没有足够的时间翻译所有的材料,但应争取把所有的材料都翻阅一遍,这样可以了解翻译任务的难度。如果内容较为生疏,就需要浏览一遍,查一些关键词。如果客户事先没有提供材料,可根据翻译的具体要求进行相应的准备,从不同的渠道查阅有关的资料,可利用因特网进行准备,这不失为高效率的手段。在接受任务之后,可以用客户的全名和几个客户主要业务范围的词汇作为搜索起点。这样就能很快地找到客户的网站以及相关资料。即使没有稿件,也能基本掌握任务当天所需的概念和词汇。这样可以避免有的译员临场准备不充分,对所译专业或情况不甚明白而心里不塌实的现象。
另外,翻译是一项为实现特定目的的复杂活动,需要协调行为与交流合作。尤其对于会议口译及同传,翻译的行为过程是有多个参与角色,发言人是其中的参与者之一。因此,需要各方合作协调,做好翻译每个环节的工作,包括译前准备工作。这样就要求译员在进行自己准备的同时,还应帮助发言人进行准备。因为,译前准备是做好随后翻译工作,实现翻译目的的前提,是保证翻译质量的一个重要的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