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签证留学 |
- 笔译 |
- 口译
- 求职 |
- 日/韩语 |
- 德语
(三)打印准考证
考生应当在考前十天左右,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研招网”自行下载打印《准考证》。《准考证》使用A4幅面白纸打印,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或书写。考生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及居民身份证参加初试和复试。
(四)初试
2023年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时间为:2022年12月24日至25日(每天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初试科目详见我校招生专业目录,初试方式均为笔试。
六、初试成绩公布
国家统一阅卷后,初试成绩将在学校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及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上公布,考生届时可查询各科成绩。
七、资格审查
根据教育部规定,我校将对考生报考信息和网上确认材料进行全面审查,确定考生的考试资格。考生填报的报名信息与我校规定的报考条件不符的,不准考试。网上学历(学籍)校验未通过的考生,必须按规定时间向我校研招办提供权威机构出具的认证报告,否则不准考试。
八、复试录取
3-4月复试,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取得复试资格的考生必须参加复试,复试内容包括:英语听说测试、专业笔试、综合面试等。
对符合复试基本要求的同等学力考生,复试前须加试与报考专业相关的两门本科主干课程,加试科目不合格,不得参加复试。
我校分专业按照一志愿考生、调剂考生以及培养方式(全日制、非全日制)分别排名,先按照录取成绩从高分到低分录取一志愿过线且复试合格的考生,调剂考生按照剩余计划从高分到低分录取。具体复试要求以我校发布的硕士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方案为准。
拟录取名单确定后,学校向考生所在单位函调人事档案(或档案审查意见)和本人现实表现等材料,全面考查其思想政治和品德情况。函调的考生现实表现材料,需由考生本人档案或工作所在单位的人事、政工部门加盖印章。
九、其他问题
1.跨学科专业报考
本科毕业生可以跨专业报考,同等学力考生不得跨专业报考。
2.同等学力人员报考
同等学力考生是指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入学之日)或2年以上的人员,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并通过5门相关专业本科课程考试,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
同等学力人员报考除符合教育部规定的条件外,还须满足下列条件:①所学专业和报考专业原则上须相同或相近;②通过自学考试或函授或进修过报考专业5门以上(含5门)本科课程,或在公开出版的省级以上(含省级)学术刊物上以第一作者发表过1篇或1篇以上所报考专业领域的学术论文。
3.定向考生报考
定向就业的硕士研究生应在被录取前与学校、用人单位分别签订定向就业合同。
考生因报考硕士研究生与所在单位产生的问题由考生自行处理。若因此造成考生不能复试或无法录取,我校不承担责任。
4.体检
考生体检工作由学校在考生拟录取后组织进行,体检工作由校医院负责,体检要求参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联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号)。凡体检不合格者,取消拟录取资格。
5.命题
思想政治理论、英语(一、二)、数学(一、二、三)、经济类综合能力、管理类综合能力由全国统一命题,招生专业目录中所列其他考试科目均由我校自行命题。
6.选导师
研究生录取后选导师,实行师生双向选择,具体时间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