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结构的成分分析对翻译的重要性毋庸赘言。英语比较重形态(形式),主谓之间有Concord联系,词又有词性标志,不难辨析句法词项。而且英语句型种类只有七式,主谓一旦定位,句子结构不难析出。英语句法分析比较障目的是:一、后置成分很多,常与汉语表达法适得其反;二、插入成分很多,使以汉语作为母语的人难免产生思维阻断;三、一词多义、多词一义现象比较突出。这些问题我们已在前文中论述过了。
汉语句型分析问题比较复杂,语法界历来认为是一大难题。从翻译程序论视角来看,我们需要把握以下要点:
(一)汉语主语的次范畴化
汉语语法被视为棘手除了语法功能缺乏标志、语法关系呈隐性这个总的基本特征以外,主语的界定是一大难题。汉语的主语,不限于名词性,不限于施事与受事,不限于与句中动词具有形式的、逻辑的关系,不限于一个,也并不是不可或缺的成分。因此与英语主语殊 异。汉语主语有以下特征,我们称之为“主语的分布型式”:
1. 不限于名词:
* Nominal Subj (名词主语):
电很有用。(Electricity is useful.)
* Adjectival Sub j (形容词主语):
过谦并不好。(It’s not good being too modest.)
* Verb Subj(动词主语):
学习是第一步。(The first step is to learn.)
* Numerals Subj(数词主语):
“八八”是个吉利数字。(“ 88” is a lucky number.)
* Phrase Subj(词组主语,“你不管”是主谓词组):
你不管就是你的不对了。( It's your fault not to take care of it.)
2. 不限于施事或受事:
* Agentive Subj(施事主语):
我很讨厌长篇发言。(I hate long speech.)
* Recipient Subj (受事主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