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提示读者,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一回就开宗明义作了示范:“作者自云曾经历了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说此‘石头记’一书也;故曰 '甄士隐’云云……我虽不学无文,又何妨用假语村言,敷衍出来,故曰‘贾雨村’云云。”作者既在人名上作了示范,读者便可按图索骥,对其他人名因声索义进行理解。如“真应怜--甄英莲”,《红搂梦》的四个金钗 “元春”、“迎春”、“探春”、“惜春”指的是这四个女子是悲剧性的人物“原、应、叹、息”,“娇杏---侥幸”这个甄府的丫环 “偶因一回顾”成了贾雨村的妻室,“便为人上人”。再如“贾源”、“贾演”是光“荣” 安“宁”的创建者。“源”即“源头”;“演"是“繁衍”的“衍”的谐音。到了 “贾代化”、“贾代善” 则已“嬗”(善的谐音)“化”得平平不足称道了。又如四个清客 “詹光”、“单聘仁”、“卜固修”、“卜世仁”,其谐音是“沾光”、 “善骗人”、“不颐羞”、“不是人”,这四个名字明确地表明了曹雪芹对帮闲文人的鄙视。又如丢失英莲的甄府家人“霍起”乃“祸起”的谐音,被薛潘打死的“逢渊”,真乃“冤死”。强奸柳五的“钱怀”乃“奸坏”的谐音。
汉英语言在各自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都形成了各自的有文化含义的绰号、浑名。它们的借用,能激发人们的联想,使语言妙趣横生。18世纪英国杰出的戏剧家R.B, Sheridan在其名著The School for Scandal中,给他笔下的人物取了一些很有趣的绰号, 以讽刺他们的人格、性格的可悲可笑之处,揭露上流社会中绅士淑女丑陋的一面。采用这种绰号的夸张手法,能产生喜剧调侃的 效果。如Lady Sneerwell(擅长较蔑嘲笑他人的人),Lady Teaser (喜欢挪揄他人的人),Joseph Surface(虚有其表的伪君子),Snake (像撒旦似的恶魔)。英语中很多众所周知的绰号都有其来历,饱含文化联想和引发揶揄嘲笑,如绰号Nosy Parker好事者帕克, Mathew Parker是16世纪英国教会坎特伯雷大主教,他有一大嗜好,喜听别人私事,也好管闲事。人们就送他这个绰号Nosy Parker。Nosy—词来自nose,意为闻嗅、打听,慢慢地Nosy Parker 就成了“包打听”的代名词。
Peep Tom(窥视者汤姆)---Tom因窥视女人裸体而瞎了眼。Peep Tom成为万世恶名。Doubting Thomas (疑心重重的托马斯)——此人是耶稣十二门徒之一,为人多疑,不轻信人言,当他听到耶稣复活的消息,他拒不相信,除非他亲眼证实。后来人们用 Doubting Thomas来喻任何疑心重重的人。《老古玩店》中的英语人名Hardlyhuman就暗含“不是人”,译为“卜世仁”,谐音谐义, 可谓精彩。The Cop and The Anthem中的Soapy暗含充满“肥皂味”的穷光蛋,译为“瘦皮”,表达了原文的针砭,可算得上是神形兼备的译名例子。
在日常生活中,绰号也随处可见。例如称胖的小孩为“胖胖” 或是“圆圆”,英语也称Fatty。矮胖的人叫胖墩,英语称Stout。矮子叫Shorty,汉语叫“三寸钉”。带眼镜的称Four-Eyes,中文就叫眼镜,也有叫四眼的。称惧内的人为Mr. Henpecked,中文称“气 管炎”暗含“妻管严”。称自以为聪明者为Mr. Smart,中文称其为小聪明。无用的人为Mr. Good-for-Nothing,长得英俊的小生为(Mr.) Handsome,汉语称靓仔(先生)或是小白脸,万人嫌 (Mr. Bored),过于挑剔的人Mr. Particular, 一味抄袭的人为Mr. Cop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