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翻译理论

搜索 导航
超值满减
翻译的基本理论原则
2018-02-28 09:01:37    etogether.net    网络    



翻译对策论和方法论是翻译学中最重要的应用理论研究两大领域。对策论是一种方法的理论指引,是翻译理论与翻译方法之间的桥梁,向理论倾斜,因此对策论具有较高的理论性,而方法论则更具有操作性,它的基本任务,是探求双语转换的各种手段;阐明各种手段的基本作用机制理据,阐明方法论研究的理论原则和基本指导思想,向实践倾斜。翻译方法论的研究领域最为广阔,所渉及的实际问题也最多,最具有实用性、对策性。因此,研究方法论、学习方法论是每一个从事翻译工作的人必须重视的任务。


在对方法论问题进行具体的探讨以前,需要阐明一下将某一语际转换手段在理论上予以验证和认可的基本原则,也就是说,我们将一些手段视为方法,而将另--些手段排除在外的基本理论依据。


1. 方法论基本理论原则之一

科学的方法论必须扬弃机械论和形而上学。这个原则的理论涵义是:翻译的科学方法论以语言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语用分析及文体分析等)、对比语言研究和逻辑分析为依据。因此,在语际转换手段的运用中,不以表面的形式对应为目标,而是紧紧抓住翻译是语际的意义转换的实质,既强调概念意义的对应,也强调形式意义的尽可能的对应。翻译中,只顾概念意义,不顾形式意义是错误的;只顾形式意义,不顾概念意义也是错误的。任何方法的运用,必须既考虑各种意义转换的效果,又要考虑形式转换可能性。意义与形式的辩证统一是基本的指导原则。


这一原则,就汉英双语而言,尤其重要。从汉英差异出发,我们应该不忽视形式在翻译中的意义。汉语重质,重语义结构。汉语质实结劲,词语内涵丰厚,文句结构流洒自如;在词语和句法组织上重意合而不重形合,句子的语法成分和语法意义也都不显现在形态上, 而是隐含在语言的总体结构中。汉语的这一特征,并不说明汉语就缺乏形式表现力。汉语的文字系统具有独特的形式表现功能。汉字采取方形信息的“形、声、义”三维式结构,其视觉分辨率、示差性及信息承载量都很高。汉字的音节和声韵结构都是很好的形式手段。因此,只要善于研究,我们是能够发掘出汉英互译时的多途径形式表现手段的。方法论研究必须克服将意义转换与形式转换对立起来的机械主义观点。




[1] [2] [下一页] 【欢迎大家踊跃评论】

上一篇:《道德经》中英文对照欣赏
下一篇:《红楼梦》谐音人名利用谐音双关词对人名翻译的启示

微信公众号搜索“译员”关注我们,每天为您推送翻译理论和技巧,外语学习及翻译招聘信息。

  相关理论文章






PC版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