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签证留学 |
- 笔译 |
- 口译
- 求职 |
- 日/韩语 |
- 德语
应该译出而终于漏译的,这种漏译本身就是一种错译。这里要谈的不是由漏译而造成的错译,而是纯粹由疏忽引起的错译—即译者在理解与表达能力所及的水平上不致译错,却由于疏忽而终于译错的场合。
甲 因疏忽而造成的错误都是无意识的。这就是说,译者如果意识到某种译法的谬误,他就会主动改正。否则,错误就是由于翻译水平的局限所造成的,后一种情况在此不讨论。
乙 只要译者能意识到造成错误的原因是“疏忽”,就能及时发觉并主动纠正。
丙 但是要达到上述目的,必先探索疏忽的原因。现按手头的资料(其中包括上列六例),试作如下分析:
1. 把原文的词同另一个拼写或读音近似的词混为一谈了。
2. 把译文中的词语写成或看成另一个形或音与之近似的词语(汉字)了。
3. 虽未漏译,但在译文中漏了字,因而表达了另一个概念,形成错误。
4. 译文中的汉字在词语中的先后次序颠倒了。
5. 同一原文,可以有两种译法。译者、编者在权衡、斟酌的过程中,改来改去,结果把两种翻译方案混杂、交叉在一起,造成翻译错误。
6. 其它造成疏忽的原因:这里指出“其它”原因,很有必妥。因为这可以提醒译者—疏忽的原因不止上列五种,还得注意从其它方面防止其发生。包括在“其它”之内的原因有一时心不在焉、由于赶任务而过度疲劳、过分紧张……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