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会员注册  |  兼职信息发布    浏览手机版!    超值满减    人工翻译    英语IT服务 贫困儿童资助 | 留言板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文章 > 笔译技术 > 正文

Overt Translation 显型翻译的概念

发布时间: 2023-08-16 09:26:34   作者:etogether.net   来源: 网络   浏览次数:
摘要: 通常,生成一个显型译本是一个相对直接的在语言上重新编码的过程,而且往往无须做任何细微的文化调整。


豪斯(House)(1977)提出的术语,用来指两种对立的翻译模式之一(参见 Covert Translation [隐型翻译])。按照她的模式,一些源文本在源文化中具有“独立地位”。这意味着在某些方面它们同该社区和文化息息相关,且明确针对源语接受者。要翻译好此类文本,就必须生成一个显型译本,即一个“很‘显然’不是直接针对目标语接受者”的译本(1986:188)。结果,在生成这样一个目标文本时,译者没有任何企图去生成一个“第二原文”。


所谓显型翻译,就是指译本“必须明显是翻译文本”(1986:188)。再者,由于源文本在源文化中根深蒂固,(从语境、读者等角度来说)要在目标文本中保留其原来的功能是不可能的。通常,生成一个显型译本是一个相对直接的在语言上重新编码的过程,而且往往无须做任何细微的文化调整。布道辞、政治演说以及许多文艺作品都是适用此种方法的文本类型。在这一框架内,为特定对象(如古典作品的儿童版)或目的(如逐行翻译[Interlinear Translation])所作的译本都被定义为源文本的“显型版本”。另见Documentary Translation[文献型翻译],Observational Receiver[观察型接受者]、Semantic Translation [语义翻译]。详阅:House(1977;1986)。



责任编辑:admin



微信公众号

我来说两句
评论列表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