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会员注册  |  兼职信息发布    浏览手机版!    超值满减    人工翻译    英语IT服务 贫困儿童资助 | 留言板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文章 > 笔译技术 > 正文

翻译必须下苦功

发布时间: 2017-12-10 23:00:41   作者:露小花一支   来源: 网络   浏览次数:
摘要: 也有一些人把翻译看得无比简单, 认为只要逐词逐句把原文变成中文便可以了.若真像这样,只要粗通外语,一本词典在手,便能应付...


有一些人把翻译看得无比简单, 认为只要逐词逐句把原文变成中文便可以了。若真像这样,只要粗通外语,一本词典在手,便能应付裕如;若真像这样,每一个初中生学会查词典,便都可以成为翻译家了;若真像这样,翻译完全可以用机器进行,也根本不 需要什么理论与技巧。可惜事实并不如此。


我们说翻译能学会,绝不是说翻译易如反掌,可以不学自会。而是说必须下一番苦功,经过长期的磨炼才有可能。事实恰恰是,凡是真正认认真真译过大量东西的老译者,莫不感叹译事难。认为翻译无比简单的或者是些门外汉,或者是些尚未入门的初学者。他们初生犊儿不怕虎,勇气可佳,不过稍显狂妄?


翻译之难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首先,翻译是一种语言活动。而语言是一种极为复杂的东西。即使本国语言,一个人从呀呀学语到大学毕业,20来年也未必能熟练掌握。如校园中经常看到的“寻物启示”便可以算做一个小小的例证。而翻译则需要熟悉两种语言。


2.任何两种语言都存在极大差异。至于英浯与汉语,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其差异更大。语种不同、结枸不同、语序不同、词汇所包含的概念也不同。要把这两种迥然不同的语言根据其意义 进行转变,决不是轻而易举的事。


3.一种语言必然反映本民族的民族意识与文化持色。与本民族的地理生态环境、民族心理状态、历史文化传统、社会物质生活、习俗与宗教信仰等莫不息息相关。想要真正了解一个民族的语言,对语言的这些背景也必须有所了解,否则对其语言中的固定说法、俚俗谚语、联想比喻等便无法正确或充分了解。


4.文章内容多种多洋,作家风格千差万别,也增加了理解与翻译的难度。

由于以上原因,真正了解原文便不太容易看懂之后,如何用中文准确而又通顺地表达出来,也不十分简单。既不能逐句死译,也不能过于灵活,脱离原文。这便需要相当的理论技巧与经验。

可能有人会说,虽然这样,只要中、英文都过了关,自然也就会翻译了,何需再学?

其实不然。一个大学英语系毕业生,中英文大概可以算过了关,并且学过翻译,但真正能译好的有多少?社会上,中英文都精通的不计其数,能译者并不太多。真正能译得准确通顺者更少。甚至 发表过许多译文、译著的人,也并不见得真i正懂得了翻译。许多句 子生硬、错讹百出、让人看不懂的译文便是这些译者不懂翻译的明证。


5.譬如有甲乙二人,甲的英文程度极高,乙的英文程度很平常。 现有A、B两篇原文。A文很深,甲能看懂,乙根本看不懂。B文很浅,二人都能看懂。如果译A文,甲能译(不论好坏),乙肯定不能译;如來译B文,甲乙都能译,但甲却不一定必然比乙译得高明, 也有可能乙比甲译得更好。


《中国翻译》1989年第一期登有一篇文章《从编辑角度漫谈文 学翻译》,是《译林》编辑部韩沪鱗先生写的,其中有一段,很能说明 这个问题,照抄如下;


……又有一次,我同样校阅另一位颇有知名度的译 者的译稿……这位译者是有外文功底的,对原文的理解不弱,但他翻译时过于拘泥原文,佶屈聱牙,有的长句能 出现五六个‘‘的”,改不胜改,叫你寸步难行。耐心是有限度的,约译的稿子又退不掉,我真想大吼大叫,恨不得把稿纸撕成碎片。不知不觉地,我又拿出信笺给译者写道:

“此时此刻,我真想杀了你,要不,望你把我杀掉!”


这段文宇非常妙,相信你看了也禁不住会发笑吧!这充分证明 了外文程度与翻译能力并不是一回事。


微信公众号

  • 上一篇:翻译学习的内容
  • 下一篇:翻译是否能学会


  • 《译聚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30天内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info@qiqee.net,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来说两句
评论列表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