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签证留学 |
- 笔译 |
- 口译
- 求职 |
- 日/韩语 |
- 德语
第二点,每个谓词在论元的第一个位置带有一个看起来好像“多余”的变量;例如,谓词drive 有两个而不是一个变量。该变量被用于具体化由谓词表示的关系,以至于可以在其他谓词的论元位置指向该变量。例如,用变量ek具体化谓词drive,则允许我们通过指向diswant谓词的最后一个论元来表达不让某人开车的思想。
现在回到讲述的正题,我们采用的第二个有关世界常识的公理是:如果某人不想让其他人去开车,那么他们就不愿意让该人拥有他的车钥匙,因为车钥匙能够使人驾驶汽车。
第三个公理是:如果某人不想让其他人拥有某件东西,那么他可以将它藏起来。
最后一个公理很简单:原因是可传递的,也就是说,如果ei导致ej,ej导致ek,则ei导致ek。
最后,我们引入话段本身的内容,即John藏起了Bill的汽车钥匙(John hid Bill's car keys(from Bill)),
并且用代词he来描述某人喝醉了;我们将用自由变量he表示该代词,
drunk(e2, he) (18.85)
现在即可看到怎样通过话段的内容和前面提及的公理在解释关系下确立例句(18.71)的连贯。图18.9对该推导过程进行了总结;方框中所示的是句子的解释。我们从假定存在一个连贯关系开始,利用公理(18.78)推测该关系是说明关系,
Explanation(e1,e2) (18.86)
通过公理(18.79),我们推测
cause(e1,e2) (18.87)
成立。通过公理(18.83)可以推测这里有一个中间原因e3,
cause(e2,e3) ∧ cause(e3,e1) (18.88)
再次重复该公理,将公理(18.88)的第一个因子扩展为含有中间原因e4。
cause(e2,e4) ∧ cause(e4,e3) (18.89)
我们从公理(18.84)第一个句子的解释获得hide谓词,以及公理(18.88)的第二个cause谓词,并且,利用公理(18.82),可以推测John不让Bill拥有他的汽车钥匙:
diswant (e3,John,e5) ∧ have(e5,Bill,ck) (18.90)
根据上式以及公理(18.84)中的carkeys谓词,公理(18.89)中的第二个cause谓词,我们可以利用公理(18.81)推测出John不让Bill驾驶:
diswant (e4,John,e6) ∧ drive(e6,Bill) (18.91)
根据上式、公理(18.80)以及公理(18.89)中的第二个cause谓词,我们可以推测出Bill喝醉了。
drunk(e2, Bill) (18.92)
现在,我们发现如果简单地假设自由变量he绑定于Bill,就可以从第二个句子的解释中“证实”该事实。因此,在识别句子的解释之间的推理链的过程中,我们确立了句子的连贯。本例中的推理链包括关于公理选择和代词指派的无法证实的假设,并生成了确立说明关系需要的cause(e2,e1)。
图18.9例句(18.71)的连贯的确立
这个推导过程以例子说明连贯确立具有强有力的特性,也就是说,它能够导致听话人推理出话语中说话人未说的信息。在这个例子中,推理所需的假设是:John藏起了Bill的钥匙,因为他不想让他开车(大概是由于怕出事故,或被警察逮到),而不是因为其他原因,例如对他的恶作剧。这个原因在例句(18.71)的任何地方都没有提到,只是出现在确立连贯所需的推理过程中。从这个角度看,话语的意义大于它的每个部分意义的相加。也就是说,通常话语所传递的信息远大于组成该话语的单个句子的解释所包括的所有信息。
现在我们回到例句(18.72),将其重新编号为例句(18.94)。它的特别之处在于缺少例句(18.71)的连贯性,该例句现在被重新编号为例句(18.93)。
John hid Bill's car keys. He was drunk. (18.93)
??John hid Bill's car keys. He likes spinach. (18.94)
现在来看看为什么会这样:它缺少类似的能够连接两个话段表示的推理链,特别是缺少类似于公理(18.80)的原因,公理能够说明喜欢菠菜可能导致某人不能驾驶。在缺乏能够支持推理链的额外信息的情况下(例如前面提及的情节,某人对John承诺用菠菜换取Bill被藏起的汽车钥匙),就不能确立段落的连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