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签证留学 |
- 笔译 |
- 口译
- 求职 |
- 日/韩语 |
- 德语
叠词是中国文字中的一大特色。我们只要细心留意一下,就不难发现,历来的各类文学作品,不论诗词歌赋、乃至小说中的描述片段或独白对话,都是常用叠词的。反观英语,叠词就不常见,有时为了加强语气,也会把某一个字重复使用,中间用and来连接,例如again and again,on and on等等,但是在修辞的效果上,就远不如中文里叠词的灵活多变。叠词中有一类叫做镶叠,即在某一个形容词、动词或主词后面加上两个叠字,运用起来特别传神。
例如我们描写颜色时,可以说红、黄、蓝、白、黑,但这么说来,似乎意犹未尽,于是可以改为红彤彤、黄澄澄、蓝晶晶、白皑皑、黑黝黝,可是译成英文,恐怕都变成red,yellow,blue,white,black等基本颜色词了,用镶叠与否,根本很难表现出来。反之,英译中时,就不得不根据上下文斟酌一下,例如碰到green grass”时,该译成“青草”,还是“碧油油的草地”呢?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这样的情景:假如自己遇上一位delicately pretty girl,看起来很coy 的模样,开口说起话来十分gentle,声音又非常sweet,按照一般翻译的方式,我们就会译成“遇上了一位纤巧美丽的女孩,看起来很怕羞的模样,她开口说起话来十分柔和,声音又非常甜蜜。”这样的句子不太像中文,但许多坊间的翻译小说却多半是如此这般的,也难怪很多人不爱看翻译作品了。
其实如果我们能善用叠词,这段话大概可以这么说:“遇上了一位娇滴滴羞答答的姑娘,说起话来慢悠悠、甜腻腻的”,这位姑娘还可以“俏生生”地站在你面前,“笑吟吟”地望着你呢!
能够擅用叠词,则翻译时绘情绘景就可生动传神。简单如“round black eyes”,可以译成“圆而黑的眼睛”、“又圆又黑的眼睛”、“黑色的圆眼睛”、以及“乌油油 、 圆溜溜的眼睛”,其间的高下,是不言而喻的。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