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签证留学 |
- 笔译 |
- 口译
- 求职 |
- 日/韩语 |
- 德语
詹姆斯•霍姆斯(James S. Holmes,1924-1986)是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文学系教授,原籍美国,长期从事比较文学和翻译理论研究。1972年,他作为会议主题发言人,在哥本哈根召开的第三届国际应用语言学会议上发表了题为《翻译研究的名称与性质》(The name and nature of translation studies)的重要论文。霍姆斯在这篇翻译研究学派的奠基性文献里,就翻译研究的学科性质和研究范围等问题,提供了一个宏观的解释框架。其主要贡献,首先是他对翻译研究学科的名称所提出的建议。
霍姆斯认为,翻译研究这门学科不应称为the science of translation(翻译科学),因为这门学科不是科学(自然科学);也不应称为translation theory(翻译理论),因为翻译研究远远不止于理论建设的范围;而-ology这个词缀又太生僻,并不能任意组合。因此,他建议依循许多新兴学科的命名方式,把这门学科称为translation studies(直译:翻译研究)。霍姆斯的建议得到了翻译研究界的积极响应和支持。于是,“翻译研究”一说在西方译学术语之争中脱颖而出,并通过勒弗维尔、巴斯内特、斯内尔霍恩比等人的强化使用,发展到90年代,已经从“一个翻译学派的名字”转变成了其他学派也广为接受的“翻译学”的学科名称,在欧美各地“甚至 有一些学系把名称改为Department of Translation Studies(翻译研究系),尽管教学的重点是笔译和口译的技能而不是学术研究”(张南峰,2000: 101)。且不说 translation studies是不是英语中用来指“翻译学”的最佳术语,但它至少唤起了翻译研究界的学科意识,并起了促进译学术语统一的重要作用。
霍姆斯对译学发展的贡献,并不止于他对翻译研究学科名称和学科性质的富有建设意义的阐释。更具特色的是,他首次以图谱的形式,对“翻译研究”的学科任务和研究范围进行了一目了然的描绘和规划,从而有力地强化了翻译研究作为学科的系统意识。如同奈达被视为当代西方翻译科学派的创始人一样,霍姆斯也就成了翻译研究学派的开山鼻祖。当然,翻译研究学派在后来的发展中,增加了许多文化研究、综合学科研究以及描写研究的取向,如巴斯内特、斯内尔霍恩比和图里的“翻译研究”就是如此,因而后来的“翻译研究”已经不是或不完全是霍姆斯原来的“翻译研究”,但“翻译研究”于80至90年代在西方得以发展成为一个得到公认的学科,霍姆斯的开创之功确实是不可磨灭的。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