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签证留学 |
- 笔译 |
- 口译
- 求职 |
- 日/韩语 |
- 德语
另外还需要说明一点,口译做多了就知道绝大多数的听众都是译员的朋友,大家都希望译员不要被难点卡住。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听众经常是眼巴巴地盼望译员说下去、这种心情不难理解,听众不是考官,不是来挑译员的错。他们来是出席一场活动,谁都不希望看到活动僵场。译员顶过去了,听众心中也石头落地。
十多年来,我既尝过硬着头皮的滋味,也目睹过无数其他译员顶过去的场面。没有一次碰到过听众站起来大声纠正译员的情况。即使是在比较轻松的场合,也是以很友好的态度,提供生词的翻译,帮助译员渡过难关。令我终身难忘的是1981年第一次做同传时,出了一个不小的错,可领导连我道歉的话都没让说完,就把话题岔开了。
别着急:把握住自已说话的节奏,把握住作为译员特有的控制权。经验不足者常见的毛病是在口译中说话时快时慢。往往是笔记清楚、翻译顺利的时候说得快。原话没听清楚,或笔记不理想,或翻译吃不准的时候,速度就明显放慢。这样不仅听上去很不舒服,而且听众一下就知道译员遇到麻烦了,影响他们对后面译文的信心。
最理想的局面是,除非讲话人有意明显加快或放慢速度,译员应基本保持一个稳定的速度,每个意群结束时做一个停顿。听上去“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非常清楚。停顿时,译员可以从笔记本上抬起头来,与听众目光接触。这样不仅能大大增强听众对讲话的兴趣和理解,而且给了译员自我调节的余地:明明知道要说什么话,但有意不加快节奏,腾出时间来,想下一句怎么说。
别太久:译员一定要在讲话人讲完之后两秒钟之内开始翻译。实战口译中,停顿一秒钟好像是喘气,很自然。超过了就觉得有点长,如果超过两秒钟,会觉得停顿了很长时间,让听众为译员担心。造成这种印象的原因之一是刚才还有人在慷慨激昂地讲话,突然间没有声音了,反差很大。另一方面,译员也会觉得自己耽误了很长时间,并因此感到心慌。
所以原则上,一听到讲话人讲完,必须快速结束笔记。我一般是划个闪电符号,代表某个字后面还有话,剩余的就全靠短期记忆去弥补。当然,如果笔记不全,会影响口译质量。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