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签证留学 |
- 笔译 |
- 口译
- 求职 |
- 日/韩语 |
- 德语
这是一种笼统的提法,细分一下还可有语段层次的理解技术和语篇词层的理解技术两种层次 。前者即为“意义单位”的构建, 它是后者的基础,但一般不会独立存在,至少在具有相对完整语义的、带笔记的、较长语段交替口译中不会独立存在;后者则表现为语篇层次上的意义的整合,亦即口译“思维理解”的主要表现形式。以下分析一下这两种技术的主要特点:
a. 语段层次“意义单位”构建技术:参照巴黎释意理论观点,意义单位的构建必然会涉及到译员对原语语段或某些“句段”的意义的提取技术,因此它实际上表现为译员围绕着原语一些“应用含义”(法文:significations pragmatiques,术语引自M•勒代雷:《同声口译》,第164页;法文著作名称及出版社:LA TRADUCTION SIMULTANEE, Lettres Modernes Minard, Paris, 1981) 而组织运用的、与整体语篇意义摄取相比而言较为基础一些的、语段层次上的意义提炼技术。所谓“应用含义”的概念,实际上即相当原语显性信息中的要点,其外在表现形式则是一些有着主干性质特征的“实词”,它们起着提示整个语段中的信息的作用,并且恰好同心理语言学家所分析的话语“命题”基本吻合。据此,意义单位技术其实主要针对着这些信息要点性质的“命题”,而译员对这一技术的实施过程也就是对它们的即席提取过程。该技术主要涉及到语段层次——但在特殊情况下也可能涉及“句段”层次,例如我国很流行的逐句“句段翻译”形式【3】等。
意义单位的构建技术在具体实施时要注意结合各种语言的、语言外的相关知识,将理解纳入启用主题、语境、交际环境等相关参照值的轨道,因为仅依靠语言是无法完成意义单位的构建工作的。译员还要注意抓住信息的真正要点,即包括原语话语者在内的多数入均可主观达成一致的“命题”,尤其要留意真正处于举足轻重地位的原语话语的实质意义。这些“要点”或“命题”的标志, 是口译记忆或笔记时必不可缺少、对原语思路和内容具备提示性、一旦失落则该语段便难以理解等特征。倘译员对“要点”没有真正 把握住,那么便会直接影响口译记忆、笔记,乃至译语表达等诸程序。在交替口译中,会使得译员对以后的话语产生理解困难并不得不向原语话语者提问,至少也会让译语显得飘忽不定,缺乏重点。在同声口译中,会导致难以立即组织译语、译语信息主次位置倒置或译语令人不知所云等。而在所谓“句段翻译”中,则很可能导致该句段”翻译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