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会员注册  |  兼职信息发布    浏览手机版!    超值满减    人工翻译    英语IT服务 贫困儿童资助 | 留言板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文章 > 口译技术 > 正文

翻译思维中的言语理解和言语生成特点

发布时间: 2017-08-24 09:11:36   作者:etogether.net   来源: 网络   浏览次数:
摘要: 人类的言语交际有两个相互联系的过程,一个是产生话语的过程,即言语生成过程,另一个是接收话语的过程,即言语理解过程。


若想解释翻译思维过程,必须首先清楚人类单语交际的思维过程。“人类的言语交际有两个相互联系的过程,一个是产生话语的过程,即言语生成过程;另一个是接收话语的过程,即言语理解过程。言语生成是为了表达思想,传递信息,言语理解是为 了理解思想,从而达到交流思想和信息,相互交流的目的。” (……)

“如果从信息论的角度看言语交际过程,交际双方各自的内部心理活动过程和他们之间的外部言语传递过程是一个互为条件、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整体。” (王德春等,第63、64、67 页)“当代科学家推测,大脑很可能是一种全息装置;除言语外, 还有表达思想的某种代码,使得大脑有可能容纳下这么多的信息”……“保存在记忆中的是一种特殊的不同于自然语言的代码。” (伍铁平,第14 -15页)实际上,交际是一个信息加工、处理和发送的动态系统。听到信息后作出反应,意味着听讲人必须启动记忆中贮存的信息。语音符号由听觉器官传到大脑皮层听觉区,再由听觉区传入邻近的韦尼克区(感受中枢)进行释译。然后通过弓状束传入布洛卡冈(表达中枢),形成相应的言语运动程序后,再传入大脑皮层运动区,从而引起口咽肌运动,最终产生话语。理解意味着记忆与编码、解码、内部言语之间的三个支持性循环过程。人脑是一个有条理的结构,约有上百亿个神经 元,每一个神经元有大约20万个入口和无数出口。大脑之所以能以惊人的速度处理信息,是因为每个神经元每秒能冲动上千次,此外,还有大约上千亿个神经胶质支撑细胞。语义査检和搜觅过程是相当迅速的,并且几乎完全是自动化的。它伴随脑神经活动的某种复杂的反复和“重合”、“跳跃”过程,而不是电脑式线性扫描过程。人脑的信息搜觅是一种多头绪、多方位的搜觅,最终实现言语理解。(鲍刚,1998)

但言语理解过程还需要必要的感知环境和心理条件:言语发生的场合、交际的主体和内容、感知辨识、短时记忆、反馈监控等。听到“他不是干这个的材料”时,首先辨识的是“材料”,不是建筑 用的材料,也不是烹调用的材料,而是指他这个人不是干所指事的材料,等于说“他没有这种能力"。

同时,语义初迹是形成话语的基础,它是表述的主观意图。由于语言和思维的密切联系,只有在语言的参与之后,才能把语义初迹转化为用话语表达的清晰的思想。神经语言学家认为,语义初迹形成后的下一个环节是内部官语阶段。由于内部言语的压缩性质,大脑中一般只保存个别词及其潜在的联系。形成述语突出的树状特点。述谓结构的形成是语义转化为言语表述的一个重要环节,为内部言语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而皮层言语区,即布洛卡区,前部直接影响其功能的正常发挥,它是内部言语的神经机制的物质基础。这一点非常重要, 它同口译中的记忆方法和笔记有直按关系。
 

微信公众号

我来说两句
评论列表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