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口音问题,没有哪一位译员不恨得咬牙切齿,尤其是同传译员。多少译员因为不熟悉发言者的口音而翻了车。有些译员甚至谈“ 口音”色变。为此,口译界把口音形象地比作“译员杀手”。自然,因口音问题而闹出的笑话不胜枚举。口音问题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英语口音。英语是国际通用语,口音五花八门,有些连英美人自己都听不明白。译员不仅会接触到标准英语,也会接触到非标准英语;不但会听到英美口音,也会听到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等国的口音;不但会听到英语民族的口音,也会听到非英语民族的讲话,如南亚人、东南亚人、非洲人、中东人、北欧人、南欧人、拉美人等。
他们的英语都不同程度地带着自己母语的烙印。有的口音对译员来说简直是一种“摧残”,使没有受过专门训练的译员恨不得头撞南墙。二是汉语方言。 中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除了民族语言不同外,我国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方言和口音。它们对译员的正常工作同样成了拦路虎。许多译员就是因为听不懂发言者的方言或口音而发生误译甚至被迫中断口译。攻克口音这一拦路虎没有别的办法,只有通过平时多听各种英语变体和 汉语方言,不断总结其发音规律、用词和语法特点,通过逻辑推理正确判断 说话人所要传达的信息,领会其意向、目的、态度,从而做出果断、正确的选择。好在现代通讯技术高度发达,因特网的存在为译员收听、收看各国和各 地区的广播、电视、电影甚至国际组织会议的实况成为可能。我们还可以利 用网络与不同地区、不同国籍的网友免费交谈。此外,各种音像资料也是随处可见。这一切为我们熟悉口音、克服口音问题提供了迅捷便利的物质条件。只要功夫到,口音问题是可以克服的。
另一个拦路虎就是数字。数字翻译闹笑话是口译中常有的事,特别是涉及“万”以上的数字。原因有两方面:第一,英汉两种语言在数字的表述上有着不同的体系,更准确地说,两种语言有着不同的段位划分方法,汉语是四段位,英语是三段位。以1234567891234这一组数字为例,汉语的段位划分方法是:1,2345,6789,1234(即1万2千3百4十5亿6千7百8十9万1 千 2 百 3 十 4),而英语则划分为:
1,234,567,891,234(即 1 trillion 234 bil¬lion 567 million 891 thousand 234)。不难发现,英汉千以内的数字基本相同, 转换基本不成问题。而万以上的数字相差较大,因此就容易出问题,尤其是英语的“13;11;011”(10亿),中国译员一不小心就会把它缩小10倍。第二,数字不像话语,它没有逻辑性和理据性,因此,它不容易记忆。译员如果不注意记录,就很可能出错。当然,最根本的原因是译员对英汉两种语言的数字转换不熟练,导致口译时脑子来不及反应。要避免数字误译,译员必须下苦工夫进行训练,以求达到熟能生巧。训练方法:一是进行纯数字的转换练习;二是 把数字放在句子中进行翻译;三要注意数字的记录方法(参见《实用英语口译教程》,译林出版社,2002版)。只有不断提高数字转换的熟练程度,才能避免误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