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员的接触面很广,服务的对象在职业、年龄、身份、志趣、爱好、生活习惯、民族性格、社会习俗、宗教信仰等方面都会有很大的差异,译员随时随地都有可能遇到各种话题。因此,译员必须掌握丰富的百科知识,拥有较高的文化修养,能上知天文,下通地理,博古通今,并且熟悉各行各业,努力做一个“杂家”或者“百事通”。一名优秀的译员应该能够适应各种场合和各种主题的翻译要求。
在实际口译工作中,许多译员正是因为缺乏必要的行业知识和技术词汇而出现“卡壳”或误译的现象。毕竟,译员是人,不是神,他(她)不可能什么都懂,语言文化过于精深博大。况且知识还在飞速爆炸,口译过程中话题的无限性必然超出译员有限的能力和水平,尤其是在准备不足或者不了解背景的情况之下。因此,译员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加强平时学习,争取对各相关专业有所涉猎,努力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同时要扎扎实实地做好译前准备工作,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例如,广东省外办的方先生有一次作为译员随一个英国代表团到我国一家饮料包装用的易拉罐工厂参观。事前,他无法拿到该厂的简介。到达该厂后方,翻译迅即翻阅工厂的简介,重点了解该厂的核心产品:铅罐(alumimmican),罐盖(lid),拉圈(flip),并快速浏览、马上记下生产流程的中英文:冲胚(mold punching)—冲耀(can punching)—洗權(can washing)—内喷涂(inner coating )—供干(drying )—上光(glazing)—反边(rim treatment)—紫外检测(ultraviolet check)—自动叠打带(automatic push band-setting)—塑料封包(plastic sealing & packaging )G现炒现卖,立竿见影。
关于参观工厂的翻译问题,方先生的经验是,如果译员要随团去参观、考察一家工厂,那么事先必须了解该工厂生产的各种产品、功能、客户关系、生产流程、企业管理思想和方法等等。如果由于种种原因译员事先拿不到机构简介资料,也可以借助于其他两种方法:一是上网查找,也可让对方提供网址;二是让对方发送电子邮件或传真。如果连这种手段也没有,或不方便,或来不及,最后一招是:到了现场后立即向对方索取简介资料,抓重点快速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