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签证留学 |
- 笔译 |
- 口译
- 求职 |
- 日/韩语 |
- 德语
商品名的汉英翻译并非如我们想象得那么简单。把某种产品名的英文词査到,写出来,这只是翻译的第一步。或许这第一步选出的英文词也能成为某些商品的正式译名,但这种翻译只适用于中外人人皆知的普通商品,如:“梨”译成pear; “火腿”译成ham。然而,具体说来,“河北鸭梨”;“金华火腿”就没有如此现成的译名。品与名完全靠单个对应词来翻译只能解决笼统的商品译名。我国出口的商品大多因产地、品种、工艺、形体等差异而具特性,如,桔子:
福建蜜桔 --- Fujian Tangerine(—种皮薄、色红、体小的甜桔)
广东蜜桔 --- Canton Mandarin Orange(—种皮薄、色黄、体小的甜桔)
黄岩蜜桔 --- Huangyan Sweet Orange(—种体大、皮薄的甜桔)
从上述桔子的英语译名中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特点的商品有不同的译名,orange只是各类桔子的统称,无法反映某一桔种的特点。因此,出口商品的译名应集中表现特定商品的特性。名称表达正确了,商品才能有不同,外商或外国消费者才能按名购物。
当前我们所见的一些商品英语译名缺乏规范,突出表现在:出口商品中文名称(或实物)与英语译名意义出入较大,翻译前后效果不对等,使外商难以定夺,如:医用“药棉”就有以下译名:(1) absorbent powder(见《英汉综合词典》P. 1019),已有多家外贸公司采用此名。这显然是个误译。(2)cotton wool(见《汉英英汉实用外贸辞典》P.956) 这个译名意义较宽,难以确切表示“药棉”。实际上, "absorbent cotton”才是医用药棉的通用译名(见《最新实用汉英词典》梁实秋P.956)。
根据品名的汉英翻译特点和要求,我们在翻译中应注意:(1) 物与名的对应问题;(2)用词贴切问题;(3)风格问题;(4)技巧问题。要想做好出口商品名的汉英翻译,我们必须解决好这几方面 的问题。解决好这几方面问题的关键是,加强出口商品品名的汉英翻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