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会员注册  |  兼职信息发布    浏览手机版!    精选9.9元!    人工翻译    英语IT服务 贫困儿童资助 | 留言板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翻译理论 > 文学翻译 > 正文

语篇翻译的译文构建分析

发布时间: 2019-04-11 09:10:56   作者:etogether.net   来源: 网络   浏览次数:


认知理论认为,人们长期记忆知识结构里的世界知识包括社会文化知识、概念、信念及图式等。我们已经谈到了认知主体的认知世界的内容,即ICM和背景知识及相关的逻辑推理能力。译者的认知世界ICM和背景知识主要是译者实时的陈述性和程序性的知识、观点和态度以及能力的总和。认知世界在翻译之前(包括对原作者相关的信息、对原文语篇和原文读者的了解,甚至有关对原文语篇的评论、评价、描述、分析等)、翻译过程中(包括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的全部信息,以及对翻译目的、目标读者的了解等)以及在翻译完成之后(包括对原文文本的进一步了解和对T2在目的语文化中的接受和影响等)严格来说是不同的。译者的认知世界和任何一个认知主体一样既有普遍性又有特质性,实质上也就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这一点可从体验认知的角度很容易地加以分析。从翻译角度看,不同译者的个体化的体验、经历、认知、兴趣和独特的智力、天赋、心理等因素,使得每一个译者都会在对翻译概念 和本质的认识、对翻译原则和标准的把握、对影响翻译的诸因素的分析、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和使用翻译工具的能力等方面表现出个体差异。这种差异存在于不同文化背景的译者之间,也存在于同一文化背景的不同译者之间。实际上,这种差异也可能会很大。但是我们不能夸大这种个体差异,因为个体化的认知世界总是建立在相似的感觉动觉系统对相似的客观世界的体验认知基础上的,之所以有差异,根本上是由与认知方式有关的因素方面的差异造成的。此外,同一文化背景的译者是在大体相似的社会体制、文化体制和教育体制下成长起来的,译者的从业资质是在满足相似的制度性要求的条件下取得的,译者的翻译行为总会受到一定的翻译规范和规约制约。


责任编辑:admin


微信公众号

[上一页][1] [2] [3] [4] [5] 【欢迎大家踊跃评论】
我来说两句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评论列表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