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掌握约定俗成的译法
商务术语具有专业性特征,而一些商务术语本身是常用的普通词汇,针对这类术语,译者必须遵照商务术语翻译的特定规则,按约定俗成的译法译出,不能想当然地翻译。
例 3 We have been in this line for one decade, we shall be glad to have your specific inquiry.
译文:我方从事此业已有10年了,希望能收到贵公司具体询盘。
不要将inquiry误译为“询问”。在商务语境中,inquiry约定俗成的译法应为“询盘”。询盘是一方当事人为购买或销售某项商品而向另一方提出的一种有关交易条件的询问,可只询问价格,也可询问其他一项或几项交易条件。
例 4 If your computers are of good quality and we receive a favorable offer, we may be able to place large orders with you.
译文:若贵方计算机质量好,报价优惠,我方订单数额就会大。
将offer按照其常见词义译为“条件”,但在上述商务语境中应指“报盘”。
对于此类本身是普通词汇的商务术语,在翻译时应格外谨慎,不可望文生义,用常用词义来翻译商务专业术语,而应当遵循各英语翻译中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但对于约定俗成用语,也应注意语言环境对商务翻译的影响,灵活运用,因为商务术语中普遍存在一词多义的现象。例如,当我们谈到企业有high leverage时,leverage应译为“杠杆率”,属金融术语;high leverage指企业有“很高的负债比率”;但在leverage buyout ( LB0 )这个术语中,leverage应译为“贷款”,整个词组译成“融资并购”,指的是通过贷款买下一家企业。
2. 正确表达
理解是翻译的基础,但正确的理解却未必会产生好的表达。在商务术语翻译中,表达上的问题除了译者的语言功力欠佳外,主要体现在译者因缺乏耐心和细心而造成的误译。
2.1 词义延伸
商务术语的某些词汇差别很细微,如果在译文中不作词义延伸,会容易引起读者的误解。
例 5 Japan's vast portfolio and direct investments abroad have generate income in the form of interests, profits and dividends.
译文:日本通过大量发行各种有价证券和直接向国外投资,获取利息、利润和红利。
有人将portfolio误译为“有价证券”。根据portfolio的定义“the entire collection of investments belonging to an investor or held by a financial organization such as a bank, pension fund or investment trust”,是指一个投资者拥有的或由一家金融机构如银行、养老基金或投资信托公司持有的全部投资的组合。如果在翻译中没有进行意义补充,简单译为有价证券,则读者容易将portfolio与 securities (有价证券)混淆。这两个词在本质上有一定的区别,所强调的侧重点是不同的。securities是有价证券的统称,包括股票和债券等;而portfolio则强调各种有价证券的组合比重与构成。因此,portfolio准确的译法应为“有价证券组合”。比如投资者甲手中持有1只股票、2只债券,投资者乙手中持有2 只股票、1只债券。我们可以认为甲和乙都持有有价证券(securities),但是甲 和乙持有不同的有价证券组合(portfoli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