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会员注册  |  兼职信息发布    浏览手机版!    超值满减    人工翻译    英语IT服务 贫困儿童资助 | 留言板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翻译新闻 > 政策规章 > 正文

山东高校德育综合改革指导纲要(试行)

发布时间: 2018-08-22 15:35:25   作者:译聚网   来源: 山东省教育厅   浏览次数:


  (6)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生命教育,心理健康知识教育,个性心理品质教育和心理调适方法教育。


  6.科学评价德育效果。改革以知识考核为重点的评价方式,建立科学多元的以价值判断和思辨能力为目标、课堂考核与日常行为考核相结合的德育评价体系。建设能够反映学生价值取向和思辨能力的开放式试题题库。


  三、主要措施


  7. 加强通识教育。高校的通识教育是培养大学生拥有共同的价值认知、文化共识和精神素质的教育。要制定切实可行的通识教育目标,强调人格养成、价值塑造、理性思维和精神素质发展。要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和学科专业特点,调整优化培养方案,加强通识课学科领域和课程结构优化的研究,开展教育试点,探索建立通识核心课程体系。要适度增加通识教育的课时和学分,认真组织实施教学,提高课程质量。


  8. 注重发挥专业教育的德育功能。学校所有课程都具有德育的职责和功能,要以德育目标为准绳,修订完善专业教育教材,优化课程设置,做好教学设计,加强教学管理,深入挖掘专业课蕴含的德育内容,实现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在德育中的有机融合、相辅相成。


  9. 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贯彻落实中宣部、教育部《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和省委宣传部、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关于深入推进全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紧紧围绕教材、教师、教学等方面,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有机结合的教学观念,深入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探索建立整体性与层次性相结合、兼顾不同专业学生特点的课程体系。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实现有机融合,探索形成富有特色、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模式。根据教育教学规律和大学生接受信息的方式特点,改革教学设计,探索专题式、讨论式、案例式教学方法,科学运用网络信息技术等新媒体手段,搭建网络资源共享平台,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建设和共享。加强实践教学,建立现场教学、经费支持、组织保障、考核评价等方面的长效机制,切实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微信公众号

[上一页][1] [2] [3] [4] [5] [6] [下一页] 【欢迎大家踊跃评论】
我来说两句
评论列表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