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签证留学 |
- 笔译 |
- 口译
- 求职 |
- 日/韩语 |
- 德语
它可以简化为:
<THE m2(&(MAN1 m2)(IN1 m2<THE c1 CORNER1>))>
PP也可以修饰动词短语,比如“Jill can cry in the corner”(Jill会在墙角叫喊)中的动词短语“cry in the corner”。引入PP修饰成分的句法规则是:
VP → VP PP
你可能认为可以按名词短语的方式来处理SEM特征等式,只是更复杂一些罢了。让我们思考下面这种情况。VP子成分“cry”的逻辑形式为:
(λ x (CRIES1 el x))
而前面已经列出PP的逻辑形式。整个动词短语“cry in the corner”的逻辑形式是:
(λ a (&(CRIES1 e1 a) (IN-LOC1 e1<THE c1 CORNER1>)))
问题是,VP子成分的一元谓词要应用于主语,而PP修饰成分的一元谓词则必须应用于VP生成的篇章变量。因此,用规则9的方法并不能得到正确的答案。相反,从PP构造出的SEM必须应用到篇章变量上。换句话说,正确的规则是:
(VP VAR ?v SEM(λ x(&(?semvp x)(?sempp ?v)))) →
(VP VAR ?v SEM ?semvp) (PP SEM ?sempp)
使用这条规则,可以得到动词短语“cry in the corner”的句法分析树,如图1所示。
图1 用VAR特征表示VP的PP修饰成分
介词短语也可以作为动词短语的次范畴成分,而且我们必须要就事论事。确切地说,要由动词决定如何解释介词短语。例如,如果孤立分析介词短语“on a couch”,它可能表示某个物体或某件事的位置;但如果加上动词“decide”,则可能表示某个正在考虑的对象。我们可以举例说明这两种解读之间的区别,分析句子“Jill decided on a couch”两种解读的不同意义:
● Jill made a decision while she was on a couch. (Jill 在长椅上做了决定。)
● Jill made a decision about a couch. (Jill做了一个有关长椅的决定。)
第一种情况下将“on a couch”看做状语PP,我们前面已经讨论过这种情况。那么,第二种情况的语义解释等式是什么呢?正确的句法规则是:
VP → V[_pp:on] NP PP[on]
最终可得到VP的逻辑形式是:
(λ s (DECIDES-ON1 d1 s <A c1 (COUCH c1)>))
需要注意的是,在这种情况下单词“on”的语义似乎没有什么作用。很多系统把区分次范畴的PP按照两种不同的介词短语来处理。我们引入一个新的二元特征PRED,其中+表示介词短语应该视为一个谓词,也就是说,应该将它解释成一个参数,即词项。借助这种二元特征,可以为介词短语定义两种规则。也就是语法1中的规则8和规则9。规则8仅限于处理带+PRED值的介词短语,此时PP充当修饰成分。规则9则用于解决所有次语类介词短语,它们带有-PRED特征。在这种情况下,PP的SEM就是宾语NP的SEM。语法1总结了本节提出的所有其他规则。
语法1 动词短语中PP的处理规则
图2给出了动词短语的“decide on a couch”两种解读,依据的是语法9.3和语法9.7定义的语法。图的上半部给出的是“与长椅有关的决定”这种解读,如前所述,PP的特征是-PRED,它的SEM是<A c1 COUCH1>。图的下半部给出了“决定在长椅上做出”这种解读,PP的特征是+PRED,它的SEM是(λ x(ON-LOC1 x<A c1 COUCH1>))。
图2 动词短语“decide on a couch”的两种可能的分析树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