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会员注册  |  兼职信息发布    浏览手机版!    超值满减    人工翻译    英语IT服务 贫困儿童资助 | 留言板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文章 > 口译技术 > 正文

译员对说话人错误的处理

发布时间: 2023-12-20 09:32:17   作者:etogether.net   来源: 网络   浏览次数:
摘要: 如果译员有把握说话人确实讲错了,与上下文不符,可以在口译过程中予以纠正,无需再与说话人核实。


口译过程中,译员有时会发现说话人讲的不对,或有口误、失言,如把数字说错,把“进口”说成“出口”,把“瑞典”说成“瑞士”,把“奥地利”说成“澳大利亚”等等。如果译员有把握说话人确实讲错了,与上下文不符,可以在口译过程中予以纠正,无需再与说话人核实。如果译员仅仅是感到讲话可能有问题,并没有把握,则务必慎重,严格按照原话翻译;但译员需密切注意说话人在下文中是否自行纠正。如果译员离说话人很近,可以使用突然放慢说话速度,同时用带疑问的眼神示意引起说话人注意的办法。有时也可以佯装未听懂或未听清,请说话人再讲一遍。如果说话人仍重复原话,译员应按照原话翻译。

有时译员会感到说话人表达意思含糊不清,这里可能有三种情况:一是说话人将意思暧昧作为策略,有意如此:二是说话人自己心里清楚,但不善于表达;三是说话人自己没有想明白,因此也说不清楚。遇到说话人表达意思含糊不清时,译员应沉着冷静,分析说话人属哪一种类型。在第一种情况下,译员要尽力保持原话意思暧昧的特点。如果译员对说话人的原意有十分的把握,能肯定意思含糊不清是由于说话人不善于表达,则可以帮助说话人把问题讲清楚,但译员对此要十分谨慎,要得到说话人的允许才可以这样做。遇到第三种情况,译员也只好依样画葫芦,笼统译出了。

由此可见,口译工作复杂、艰巨。要在瞬息之间判断说话意思含糊不清属于以上哪一种情况,的确不容易。但是,如果译员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知识面广,熟悉谈话内容,对说话人又有所了解,是可以从容应对的。

还有一种情况,即译员有时会发现一起工作的同行口译中出现可能引起误解的错误,此时较好的办法是将意见简要地写在小条上递给同行,由他决定是否需要纠正。如果问题重大,译员又离同行较远,只好把条子递交有关人员,写明自己认为同行可能误译,由有关人员或领导决定如何处理。在任何情况下,译员都不要当场、当众对同行的翻译提出意见。这是因为“责任自负”是一条公认的原则,何况很难保证自己的理解和译法绝对正确。即便自己的翻译是正确的,公开提出也会干扰同行的工作:如果意见是错误的,更会引起混乱。


责任编辑:admin

微信公众号

我来说两句
评论列表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