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会员注册  |  兼职信息发布    浏览手机版!    精选9.9元!    人工翻译    英语IT服务 贫困儿童资助 | 留言板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翻译理论 > 文学翻译 > 正文

《五经》外译简要回顾

发布时间: 2019-06-19 08:55:38   作者:etogether.net   来源: 网络   浏览次数:


顾赛芬(S.J. Couvreur 1839一1939) 是法国庇卡底人,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居住在中国直隶河间府(今河北献县)的天主教堂。他精通汉语,致力于汉学研究,是中国文化的积极传播者,当有人敢诋毁中国文化时,他会站出来毅然为之辩护。他曾编译过《汉法词典》,于1800年问世,一直为国际汉学界所重视。他几乎翻译了所有的中国儒家经典,如《四书》(1895年)、《诗经》(1896年)、《书经》(1897年)、《礼记》(1899 年)、《春秋左侍》(1914年).《仪记》1916年),这些译本,50年代以后又在巴黎再版,,顾赛芬通常用双语对汉文作译释,即用法语和拉丁语。


本世纪初,法国著名汉学家马赛尔•葛兰言(Marchel Granet, 1884—1940)于1911年发表了《中国古代歌谣与节日》,书中选译了国风68首,他继承了毕欧的研究方法, 抛弃了中国汉、朱儒的传统理解,从社会民俗学的视角,对这些诗作了精彩的分析。


法国汉学家毕欧由于对工艺学产生兴趣,从而注意于中国的《考工记》和《周礼》,曾着手《周礼》的翻译。其译稿在他去世 后,由于他父亲和老师儒莲的关怀,得以出版,成为至今绝无仅 有的《周礼)译本。译文质量之高,享有被北京盗印(1940年)、 如今又被列人巴黎国家印刷局再版目录的荣誉。


英国人崇尚エ业,对汉学的研究晚于法德俄诸国。在18世纪后期,欧洲大陆已经有了几个像样的汉学家,而在英国,除了威廉•琼斯(William Jones 1746—1794)爵士,还找不到第二个人。琼斯是位法学家,曾任印度加尔各答最高法院法官,但同时又是位杰出的语言学家,通晓数十种语言。他在20多岁时就对中文产生了兴趣,最初阅读的是耶稣会士用拉丁文译的《大学》、《中庸》、《论语》,对孔子的教育思想很感兴趣。他在巴黎皇家图书馆见到了《诗经》,特別喜欢其中《卫风•琪奥》,便把它译成拉丁文寄给朋友。在信中说:“这是一首很古的诗,但可以证明诗在任何民族、任何时代都被重视,而且在任何地域都采用同样的意象。”这可以说是很早的比较文学观点。


1856年,英国汉学家理雅各计划将《四本》、《五经》译成英文,并拟在译本里附上原文、注释及长篇绪论。这一庞大计划, 得到香港的鸦片商人查顿、颠地的赞助。1861年,理雅各所译的《四书》分1、2卷依次在香港出版。到了 1862年,王韬逃亡至香港,会见当时任英华书院院长的理雅各,两人便建立了合作翻译《五经》的关系,王韬首先佐译的是《书经》和《竹书纪年》,集各家注释之长,撰成《皇清经解勘记》24卷,供理雅各参考。1865 年《书经》译竣,由在港英商査顿(Joseph Jardine)继续资助印行, 称为《中国经典》第3卷。接着王韬佐译《诗经》,撰写《毛诗集释》30卷。《诗经》英译本时初稿完成于19世紀60年代,但直到 1871年才以《中国经典》第4卷出版。译者虽对孙璋的译文提 出不少批评,但孙的拉丁文本仍是他主要的参考。



微信公众号

[上一页][1] [2] [3] [4] [5] [下一页] 【欢迎大家踊跃评论】
我来说两句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评论列表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