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词义具体化翻译法
英民族擅长于用抽象概念表达具体的事物,比较重视抽象思维能力的运用,而汉民族却相反,他们更习惯于运用形象的方法表达抽象的概念,不太重视纯粹意义的抽象思维。这种思维形式的不同在语言上表现为:英语常使用大量的涵义概括、指称笼统的抽象名词来表达复杂的理性概念。而汉语则惯于使用具体、形象的词语来表达虚的概念。所以,当遇到用抽象概念喻指与其相关的人或事物的这类转喻时,英译汉时译者有必要把抽象概念具体化,汉译英时则反之。
[6] He has done the patient kindness.
他为这位病人做了许多好事。
[7] It is a pity that there is more ignorance than knowledge in our country.
我国未受教育的人多于受过教育的人,真是遗憾。
四、加注翻译法
两个事物之间具有相关关系,这种关系首先是存在于物理世界中的,这种物理世界中的相关关系对说不同语言的人来说是共同的,例如水与水壶。但是,如果相关关系存在于文化世界中,这种文化世界中的相关关系就具有鲜明而突出的民族特征和文化特征,例如与文化习俗、地理知识等相关的转喻。在翻译中,来源于物理世界的相关关系的转喻是比较容易翻译的,而来自文化世界的转喻就要相对困难一些。
[8] I like to have a little cayenne for the dish.
我喜欢在菜里撒一点儿辣椒粉。
[9] While I was in America I kept a beautiful canary.
我在美洲时养了一只美丽的金丝雀。
[分析]以上二个例句都需要加以注释。法属圭亚那首府卡宴是喻指该地出产的红辣椒,北大西洋东部加那利群岛名喻指该地原产的金丝雀。
五、替代原喻翻译法
美国作家赛珍珠在翻译中国名著《水浒》(All Men Are Brothers)中把“江湖上的人”这一短语翻译为“men by river and lake”,这显然会令外
国读者不知所云,如果将之翻译为“Robin Hood”(罗宾汉,英国中古传说中的绿林好汉)则更能为他们所接受。当然,在现代汉语中,“江湖上的人”又有了新的意义,更类似英语中的“浪迹天涯的人”(peregrines),或“下海的人”(job-hoppers)。从这一例中可以看出,在一些情况下,英语和汉语的某些词汇或表达有惊人的相似,我们只需在译入语中找出相应的对应词或表达,使译文通顺、贴切即可。
作为一种语言向另一种语言转换的翻译,不仅仅是一种语言活动,而且还是一种思维活动,它与社会文化、习俗等息息相关。尤其是运用了修辞格的篇章或语句,由于修辞格特有的形式和特点,在翻译中会遇到许多困难。本文通过对英汉语中转喻较为细致的介绍以及英汉转喻对比研究,揭示英汉语转喻在分类、运用等方面的差异,并且具体介绍了翻译转喻的几种方法。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