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两国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等交流非常頻繁,在此过程中自然会经常出现领导人的讲话、致贺辞等场面,这些讲话稿、贺词翻译得体,可以直接传递两国人民互相之间的友好感情,加深两国人民之间的互相理解,从而有益于促进中日两国的友好往来。反之,如果翻译不当,则会影响沟通的效果,甚至出现发言一方热情洋溢,听众一方无动于衷;或者原文文采斐然,译文呆板无趣的馗尬场面。
致词、贺词、演讲稿一般都在非常正式的场合发表,它具有高度的严谨性,同吋,为了吸引和感染听众,它常常还具有极高的文学性,所以在翻译时,既要注意文体的严谨性,又要注意语句的文学性。
一、文体的严谨性
由于这种文体要求非常严谨,所以译者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来宾称呼
中文对来宾的称呼,往往在词语的语序上、表达尊敬的形式上有比较大的差异,在翻译时一定要严格按照日语中正式的职务名称、表达尊敬的方式,以便使来宾自然地接受。
例如:“尊敬的日本经济产业省副大臣吉川贵盛阁下”日语准确的称呼是「吉川貴盛日本国経済産業副大臣」。两者有三点值得注意:其一,“尊敬的”和“阁下”这两个表示尊敬的词语省略;其二,“经济产业省副大臣”在日语中省去了「省」字,这是正式的职务名称;其三,姓名移到了前面。
另外,“日本驻沪总领事”准确的日语名称是「在上海日本国総領事」,语序上把“驻沪”提到前面,并把“驻”改为 「在」。
这些细微的东西都应该引起注意,否则就难以称得上严谨, 甚至给人中方态度比较草率的印象。
2. 遵循固定的格式
中文和日语演讲词的格式有所不同,在翻译时,需要把演讲人职务和姓名移到最前面,并在后面加上 「スピーチ」,以突出演讲人。最后的日期则前移至演讲标题下面。规范的格式会给读者ー种正式、严肃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