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把握住原文的意图和精神,译者就需具有对整个篇章和段落进行宏观分析的能力。这就要求译者在着手翻译一篇文章之前,首先通读全文,领略原文的大意。如果时间不允许,至少要通读一个段落,切忌看一句译一句。因为任何一篇文章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如果一开始就把注意力集中在一词一句的推敲分析上,那就会象一个人钻进了森林一样,只看见一棵棵树,而不见森林全貌。在这样的情况下动笔,必然会事倍功半,甚至满纸荒唐。翻译实践已经反复证明,通读原文对保证译文的连贯性、逻辑性和准确性是极有帮助的。
在实际翻译中,有一些译者不懂得或者说没有充分认识到通读全文的必要性,而是只顾逐句进行翻译,有的甚至连紧连着的几句文字也不看完就提笔行文,这样就很可能出错。下面这个译例就说明了这种情况。
(1 ) Inability, thus far,to provide optical windows of sufficient strength has prevented the application of these methods. Such application, should suitable equipments become available, might include…
某教科书给出的译文是:
到现在为止,由于不能提供足够强度的光学窗,所以阻止了这些方法的应用。若配备相应的有效仪器设备,这样的应用就可以包括……
“相应的有效仪器设备”指什么呢?它和“足够强度的光学窗”是什么关系呢?很是令人费解,之所以如此,除了译者忽略了英语的词汇有较强的借代能力外,恐怕主要是没有联系上下文,便孤立地逐句翻译造成的。其实,从前一句来看,这后一句中的Suitable equipments显然是用来指代上句中的optical windows的,两者是一个东西,也就是说,equipments在这里具有持定的含义,不能按字面意义译出。通过这样对上下文进行分析后,译文就该是:
由于迄今尚不能提供足够强度的光窗,所以限制了这些方法的应用。如果有了这样的光窗,这种应用就可能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