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有甚者,不仅不通览全文或至少一段文字,而且连一句话也不看完就开始下笔。在以上提到的同一本教科书中, 就出现了这种情况,现照录如下:
(2 ) The problem underlying the present invention is to provide a sealing means containing…
基于这个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密封装置,包括……
这是一篇专利说明书的开头第一句话。既是第一句话, 那么“这个问题”从何说起、又是指什么而言呢?看来,译者错就错在连一句话也没有看完,而是见到分词就断开,就认为是一个完整的意思,所以完全曲解了原文的内容(这里不是语法分析问题,因为这个句子是相当浅显的)。这句话的意思是: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或:本发明旨在)介绍一种密封装置,该装零包括……
对以上两个不成功的译例所进行的分析表明,通览上下文或整个篇章不仅有助于译文的连贯性和准确性,而且还有助于确定具体的词义和文章的具体内容。科技英语有一些文章的题目非常笼统、抽象,单看题目尚不能确定文章的具体内容,词语的字面意义也反映不出在文章中的具体含义。例如曾见有一篇文章的题目是Countering missile's threat(对付导弹的威胁)。单就这个题目上看,很难说清文章的具体内容,因为这个题目过于笼统。通读了全文之后,才知道文章讲的是一种新型的反导武器。这样,心里有了数,行文也就有把握了,甚至连文章的题目也可以改得具体一些了。再如曾见有人在翻译医学文章时把difficult labour(难产)译成“苦工”,在翻译投影仪说明书时把screen(投影屏)译成“银幕”,也都是由于没有通览全文、没有领略全文大意而导致的词义确定上的失误。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