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翻译理论

搜索 导航
超值满减
意大利文学的译介
2021-01-26 11:07:07    etogether.net    网络    



人文主义者和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先驱G.卜伽丘(1313—1375)的现实主义巨著 《十曰谈》(1348—1353),为意大利艺术散文奠定了基础,开创了欧洲短篇小说这ー 独特的艺术形式。《十曰谈》的 首次译本于1930年由开明书店出版,黄石、胡簪从英文译出,其后有《十日谈选》(1935)、《十日清谈》(1941)两个 版本和各种选译本。如《十日谈》柳安选译;《十日谈》王科一等合译,新文艺出版社1958年;《十日谈》(全译 本 )方平等合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58年;《十日谈》(选本)方平等合译,上海译文出 版社1981年;《十日谈》方平 、王科ー译,上海译文出版社,于1988年5月出版;《十曰 谈故事选》,方平、王科ー译,黄韶选编,由贵州人民出版 社,1988年5月出版,列入“中外古今文学名著故事大全丛书”。

《十曰谈精集》卜伽丘原著,杨林科等改编 ,未来出版社1992年9月出版。列入霍松林主编“中外文学名著通俗本丛书”。《十日谈》(全译本)黄石译,河北 人民出版社1989年4月出版。此外陈才宇还译有卜伽丘的《痴情的菲亚美达》,由陕西人民出版社于1992年3月出版。


意大利儿童文学作家C.科洛迪(1826—1890)的《木偶奇遇记》(1883)是世界名著,作品 叙述获得生命的木偶诺基奥的种种离奇的经历,他的淘气、反抗的行为给他带来欢乐、希望和苦恼;表现木偶热爱正 义、痛恨邪恶、天真纯洁的品质,想象丰富,情节曲折有致,语言活泼幽默,寓教诲于生动风趣的故事之中。该书曾 译成许多国家的文字。我国于1928年即有开明书店的徐调孚的译本。1989年2月又有上海译文出版社陈漪、裘因的译 本。


意大利小说家、怪诞戏剧作家L. 皮兰德娄(1867—1936),193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 者,出生于西西里岛最南端的阿格里琴托城郊。他生活于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那是个充满危机的时代,意大利民族复 兴运动追求的自由民主博爱的美妙理想毁灭了,理性和人道的信念沦亡了,取而代之的是人欲横流,弱肉強食,人的 价值被降到了极其渺小的、可怜的地步。


皮兰德娄便是那个充满危机的变革时代的代言人 。

皮兰德娄是戏剧革新家。辩证法是他用来革新戏剧的武器;幽默主义是他的诗学。皮兰德娄的幽默主义是 悲剧性的,它揭示人际关系的虚伪,掲示人的本质的两重性,掲示自我的两副面孔的不可调和的矛盾,揭示个性的无 可救药的孤独。


皮兰德娄作品中的人物,并不追求爱情、财富、权利、享乐。他们的人生 目标仅仅是寻找自我,寻求生活的本来面貌和本质,寻求“为什么”?他们饱受折磨,因为他们 彼此注视,但他们互相 看不见;他们彼此交谈,但他们互相听不见;他们之间无法建立 兄弟般的亲善关系,因为他们都戴着假面具。这便导致 了人的本质的分裂,使人从“ー个”,沦落为“千万个”,最后又“一个也不是”。


观众 看戏重娱乐轻思辨的积习,也被皮兰德娄摒弃了。


皮兰德娄的剧作首先由徐霞村从英文翻 译了《六个寻找作家的登场人物》(1928 年出版),《嘴上生花的人》(1929年出版)和《亨利第四》(1936年出 版)。1936年,徐元度译出《六个寻找作家的剧中人物》,由ヒ海水沫书店出版;同年,商务印书馆又推 出《皮兰德 娄戏曲集》。1989年,漓江出版社在“获诺贝尔文学奖作家丛书”中推出吕 同六等译的《寻找自我》,收人皮兰德娄 的4部名剧:《西西里柠檬》,《六个寻找作者的 剧中人》,《亨利第四》,《寻找自我》和1部长篇小说《已故的帕 斯卡尔》,安徽文艺出 版社1995年6月又出版了皮兰德娄的《意外的面具》。


西洛内 (1900—1978)被誉为“ 一位为争取自由、民主和社会主义而斗争的杰出人物,现代意大利文化的卓越的享有名望的 代表”。西洛内1921年参加意大利共产党, 是意共创始人之一。后来,他因同共产国际发展发生分歧,退出意共,幵 始文学创作生 涯。其主要长篇小说有《芳丹玛拉》(1933)、《面包和酒》(1936)、《独裁者的学校》 (1941)、《 雪地下面的种子》(1941)、《一把黑莓》(1952)、《路加的秘密》(1956)、《狐狸和茶花》(1961)等。《芳丹玛 拉》又名《泉村》,以特写的笔法,农民自叙的方式,展 示意大利农村贫困、愚昧、黑暗,塑造了 一个敢于反抗法西 斯的淫威、英勇献身的农民 的形象,预示意大利农民的觉醒。全书洋溢着强烈的反法西斯精神,出版后在国际上 引起 巨大的反响。这部长篇小说,国内有1939年、1943年两个版本,分別由绮纹、赵 萝蕤从英文译。1980年又有马祖毅 译本,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1944年,开明书店还出版玛耳译的西洛内的《巴黎之族》。


1949年前国内还翻译出版了樊思伯著《神明的子孙在中国》(邵宗汉译,重庆国民出版社 ,1939),马杨眭夫著《意大利童话集》(康同衍译,上海中华出版社1945年列入“世界童话丛书”)和赛洛著《永 别了,爱人》(周颂棣译,光华出版社)等。


戴望舒对意大利文学作品在中国的译介做出 了较大贡献:戴望舒选编的《意大利短篇佳作》(1935),包括现代作家卡普安那、皮兰德娄、奈格里、邦藤佩利等人 的作品。 戴望舒还有与黎锦明、赵景深合译的《意大利的恋爱故事》,由亚细亚出版社出版。五四期间,戴望舒又译 了沃维提乌思的《爱经》。


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衰落之后,直到18世纪下半叶,意大利文 学才由沉寂再度走向兴盛。而这ー转折,是以哥尔多尼的喜剧为标志的。诚如大批评家德•桑蒂斯所言:“在哥尔多尼 的喜剧中,新文学崭露头角。”C. 哥尔多尼(1907—1973)—生写了212个剧本,其中喜剧100多部。


中国戏剧家曾同哥尔多尼结下了不解之缘。1927年焦菊隐改编《女店主》,开我国介绍哥 尔尼喜剧之先河。随后,焦菊隐、孙维世、叶君健纷纷把哥氏作品翻译过来。 中央实验话剧院在50年代率先引入哥尔 多尼喜剧,借此培养了新中国第一批喜剧演员!


1945年重庆建国书店出版了哥尔多尼的《 风流寡妇》,聊伊翻译。孙维世译的哥尔多尼《ー仆ニ主》,由作家出版社1956年初版,中国戏剧出版社1956— 1958年再版。 《哥尔多尼戏剧集》由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出版。孙维世译哥尔多尼著的《女店主》由中国戏剧出 版社1957年出版。该出版社还于同年出版了聂文权译的《善心的急性人》。《女店主》还有焦菊隐的改译本,由开明 书店出版。叶君健则首次从意大利 语译出《扇子》(中国戏剧出版社,1957)。此外,另有1989年5月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 版的《哥尔多尼喜剧三种》,由万子美、刘黎亭译。本书包括《ー仆ニ主》,《女店主》, 《老顽固》3部喜剧剧 本。




[上一页][1] [2] [3] [4] [5] [下一页] 【欢迎大家踊跃评论】

上一篇:阿拉伯文学在中国的译介
下一篇:厄普顿•辛克莱作品的译介

微信公众号搜索“译员”关注我们,每天为您推送翻译理论和技巧,外语学习及翻译招聘信息。

  相关理论文章






PC版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