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翻译理论

搜索 导航
超值满减
意大利文学的译介
2021-01-26 11:07:07    etogether.net    网络    



意大利文学较早译介到中国的是但丁和邓南遮的作品。

文艺复兴的曙光最先在意大利出现。它的第一个先驱人物是但丁•阿利吉耶里 (1265—1321 )。但丁是“中世纪的最后一 位诗人,同时也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1921年9月,在但丁忌辰600周年之际,中国 ー些文艺刊物纷纷载文纪念,《新青年》杂志为此出专号,特别是《小说月报》在第12卷9号上用意汉对照形式刊登《 神曲》片断,这是中国首次译介但丁的作品,译文标题是《神曲ー脔》,内容是《神曲》中 《地狱篇》的开头三歌, 由钱稻孙从日文译出,采用楚辞诗体,译文准确,古雅悦人。1929年南京的《学術》杂志上刊载过钱稻孙译的《神曲• 地狱曲(一至五)》。钱稻孙是中国翻译但丁著作第一人,其后译者辈出。1934年傅东华自英语节译《神曲》,由上 海新生命书局出版,同年严既澄译《神曲》(节选),在上海《诗歌月报》第1卷第2期发表。


1944年子庚虞自英语译出《地狱曲》(世界文学名著《神曲》第一部),在重庆《时与潮 文艺》杂志第3卷第3、4、5期和第4卷第1、2、3、4期上连载。1946年《高原》杂志第1卷第1期发表了译《神曲》片 断。《神曲》的第一个全译本于1939年由商务印 书馆出版,王维克从法语转译。这是ー个散文译本,1949年商务印书 馆再版,作家出 版社于1954年和1956年重印两次,人民文学出版社于1959年和1980年两次修订再 版。另ー种全译本 《神曲》(3巻)于1962年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译者朱维基,自 英语译出,上海译文出版社于1980年和1990年两 次再版。1986年广西漓江出版社 首次发表田徳望从意大利原文直接翻译的散文体《神曲》(第1 一4章),刊登在《 漓江译丛》意大利文学专号《甜蜜的生活》之上。1990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田德望译 《神曲•地狱篇》。但丁的另 一重要作品《新生》由王独清译自意大利语,上海光明书局1934年初版,以后多次再版。如王独清、朱湘译本,桂林 科学书店,1943年出版。上海现代书局1931年出版的《独清译诗集》中有但丁的一首十四行诗《无題》。1936 年上 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朱湘的译作《番石榴集》中收入选自《新生》的七首诗,题名为《七首诗》。1988年上海译文出 版社出版的《但丁抒情诗选》中收有《新生》中的十四行诗38首,译者为钱鸿嘉。但丁的其他诗歌的泽文散见于各种 出版物中。1986年《春风译丛》第3期登吕同六译诗三首,1987年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钱鸿嘉译《意大 利诗选》中 有九首,1989年北京外国文学出版社出版的诗集《我看到开满了花的小径》 中有张君川译诗一首,1989年《世界名 诗鉴赏辞典》载飞内译诗两首,1991年《外国抒情诗赏析词典》载王天清译诗一首。


1921年,《东方杂志》第18卷13号载范邨译的邓南遮《金钱》。G.邓南遮 (1863—1938)以 其唯美主义诗歌、小说和戏剧,在20世纪初风靡意大利和西方文坛, 被称为“诗翁君王”,“一代宗匠”。张闻天 1934年翻译了他的唯美主义剧作《琪硪康陶》,徐志摩选译了他的文风典雅的诗剧《死神》,并都从艺术审美的角度, 一致给予很高评价。《琪蛾康陶》( 1899)是为女友、著名歌剧演员杜丝所作,描写艺术同利己主义、现实环境之间 的冲突,宣扬唯美主义。邓氏的小说《英雄》有3种译本,《死的胜 利》有包括芳信译本在内的6个译本。《死的胜利 》(1894)是《玫瑰小说》三部曲之 一,表现ー对出身资产者的情人无法在爱情中得到解脱,双双跳崖在死亡中找到归宿 。 他的短篇小说合集《佩斯卡拉的故事》(1902)则有万子美的译本,由外国文学出版社 于1989年7月出版。小说集 中的作品受到以维尔加为代表的真实主义的影响,对故乡的自然风貌,农民、渔夫、贫民的艰辛生活和他们同环境的 搏斗,作了真切的描写,具 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其中也常常过分渲染他们肉体上和精神上的病态。


意大利儿童文学名著,德•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也是较早译介过来的。包天笑将其译为 《馨儿就学记》(文言,由日译本转译),首先在杂志上发表,刊于商务印书 馆出版的《教育杂志》创刊号和第1年 第3至13期(1909年2月15日至1910年2月 4日),1910年8月又由出版社出版。1976年台湾商务印书馆又重版了这个译 本。


20世纪20年代,夏丐尊重译此小说为《爱的教育》,开始连载于上海的《东方杂 志 》第21卷(1924年)第2、3、4、6、10、15、16、17、20、22、23号,1926年结集出版,由上海开明书店于同年3 月印行第一版,至1936年7月已印至21版。1938年开明书店又出修正第一版,至19的年3月出版第19版,1951年4月 北京又出第20版。该小说的修正版由著名美术家丰子恺装帧设计,并全部配画,图文并茂。(这本小说先后列入 “世 界少年文学丛刊”,“开明少年文学丛刊”)。

张栋译为《爱的学校》(标“通俗本”),1935年8月由上海 龙虎书店出第1版,1936年8月出版第6版。

施瑛译为《爱的教育》上海启明书局1936年出版,列入“世界 文学名著丛书”。

30年代,柯蓬洲的节译本,将小说中“每月故事”《六千里寻母》等7篇,以《爱的学校 》为名于1931年10月,由上海世界书局作为“世界少年文库”中的ー种推出。

张鸿飞于1939年4月推出《 奇童六千里寻母记》(节译),由上海春明书店出版 (包括8篇“每月故事”)。

40年代,知非、林绿丛译 为《爱的教育》,分别于1940年11月由长春大陆书局出版,1946年5月又由上海春明书店推出。


近年来,又有李紫译《爱的教育》,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7年8月出版。王干卿译《爱的 教育》,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5月初版,(这是在中国大陆第一本从意大利原文译过来的中译本。)王译本到2000 年1月印至第3次。

卫金曾从世界语转译亚米契斯的剧本《过客之花》(1930)。

夏丐尊还译过孟 德格查《续爱的教育》,由湖南开明书店于1944年出版。




[1] [2] [3] [4] [5] [下一页] 【欢迎大家踊跃评论】

上一篇:阿拉伯文学在中国的译介
下一篇:厄普顿•辛克莱作品的译介

微信公众号搜索“译员”关注我们,每天为您推送翻译理论和技巧,外语学习及翻译招聘信息。

  相关理论文章






PC版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