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语篇翻译中,词语翻译涉及的问题很多,这里仅讨论一些基本的翻译处理问题。我们强调汉语词语的英译应纳入句子(和文本)的框架内解决。当然,英汉语之间存在很多对应关系的词语,对译者而言,不管是句内还是文本内,对它们的翻译几乎没有什么选择余地(翻译的科学性),这些词语在两种语言社团内的成员心智中激活的ICM和背景知识非常相近,如下例中的“宪章”一词。
(1) 一切负责任的政治家和政府,都应当遵守《联合国宪章》 的宗旨和公认的国际关系准财,为实现普遍、持久、全面的和平而努力,而不能违背各国人民的利益去人为地挑起紧张事态,甚至制造武力冲突。
【译文】All responsible statesmen and governments should, abiding by the purposes of the Charter of the United Nations / the UN Charter and the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 norms governing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work hard for a universal, lasting and comprehensive peace,refraining from causing tension or armed conflicts against the interests of the people around the world.
上文的“宪章”实际上已几乎成了专有名词了。关于专有名词的处理主要是翻译和音译。翻译包括直译和意译,音译则一般按照译音表进行标准音译,也要注意使用一些传统上固定下来的音译。下例中下划线词语是专有名词,与“宪章”不同的是,这样的专有名词是文化特有的。鉴于英语读者缺乏相关的背景知识,有时候需要在译文内部或者外部加以解释,提髙描述的精细程度(识解元素之一)。这也是数量象似性原则的要求。
(2) 公元1398年(明洪武三十一年),为防海盗,在市区北面瀕海的一座小山上,设狼烟墩台,又称“狼烟台”烟台由此得名。
【译文】In the 31st year of the reign of Emperor Hone Wu. the first emperor of the Ming Dynasty (1368—1644), or in the year 1398 A.D.,to guard against pirates, a smoke signal-tower, which gave alarm by means of columns of the smoke of wolves’dung burnt, was erected on a hill bordering on the sea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the present-day city proper: hence the name Yan-tai,meaning “Smoke-Tower”.
但是,更多的词语之所以能够互译,是由它们所处的特定语境所决定的,离开这些语境就不一定了。据电子计算机统计,中英文词汇只有40%可以找到对等词,因此在汉英互译时,尤其是翻译文学作品时,至少有60%的词汇不能用科学翻译法。 一般来说,句子内词语的翻译能够在句子框架内得到解决。对于难以找到对应词语的情况,一般可以尝试在分析相关ICM和背景知识的基础上,调整识解涉及的辖域、视角、突显、详略度(或详细度)等元素,主要通过译释原文词义解决,这包括补足词义、澄猜词义、落实词义和合并词义等处理。例如,
(3) 他饮他的花酒,我喝我的清茶。(王书春《我喝我的清茶》)
【译文】While others may be wining and dining, I'm content with plain tea.(居祖纯译)
【分析】汉语“他饮他的花酒"突显的是“他”、“饮”和“花酒”。“花酒”中“花”会激活汉语读者的有关辖域而理解这种“花酒”不是一般理解的“饮酒”,是一种转喻表达,代表一种生活方式。 同样,后文的“清茶”,也不是一般的“喝茶”,也是一种转喻表达, 代表另一种生活方式。“他饮他的”和“我喝我的”这种代词重复结构使两种生活方式形成对比。英语译文“wining and dining”中虽然突显了 “吃”、“饮”,未出现“花”的显性表达,但作为一个习用表达,在识解上应基本类似于“花酒”的功能。总体上,英语的“While”、“others”、“may”、“dining”使得论述更为精细。“喝”所处基体的一个元素是施动者的心态“content”,译文中后者以前者为代价成为侧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