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想一下这幅画面:诗人行走在山路中,路旁是郁葱浓密的树木, 伸展出的树枝几乎将窄窄的山道遮蔽;诗人低头看到路旁荆溪的水浅浅的,有石头露出水面,那露出水面的部分由于多时没有水流过,已经变成了白色;他抬眼望去,山上的红叶树上,红叶稀稀落落,空气中更透出一股寒意,知道已是深秋了;他两旁树林的浓密苍翠,也渐渐浸淫到他的衣服上,仿佛将衣服打湿了似的。到这里,我们也许可以听到诗人的感叹:秋意渐浓,寒意加深了啊!真是“天凉好个秋”。
程抱一译文:
Dans la Montagne
Rochers blancs surgissent des eaux de Ching.
Feuilles rouges, çà et là, dans le ciel froid.
II n'a pas plu sur le sentier de montagne;
Seul l'azur du vide mouille nos habits.
诗题“山中”译为“ dans la montagne ”,可谓忠实;“红叶稀”的“稀”,译为“çà et là”,这里那里,意为疏疏落落,不是很集中,形象地表现了红叶之“稀”;但后面是“dans le ciel froid”(在寒天中),与前半句
相联系,则意为“稀稀落落的红叶点缀在寒天中”,红叶的落实点在天空,红叶是稀落的,那么,与此相联系的天空也显得是空旷的。这个意象与原诗“天寒红叶稀”的意象有着差距。“天寒红叶稀”是指天是寒冷的,但红叶点缀的则是山,稀少的红叶挂在树枝上,树与山发生直接联系,如此才能与诗题“山中”相应。法语的“Feuilles rouges, çà et là, dans le ciel froid”,给人的意象是一个空旷的天空,其中疏疏落落挂着几片红叶,在这里,山是不出现的。“空翠”译为“l'azur du vide”, “l'azur”是蓝色,但“翠”在汉语里乃是绿色,很显然,“ l'azur”与“翠”并不对等;“空翠”之“空”在汉语中并不是表示“无”,而恰恰表示“翠”之“满”,“空翠”即满目的绿色,那么,“空翠”之“空”译为“vide”(表示 “空”、“虚空”之意),或许并不是很恰当。但是,程抱一未必不理解原诗“空翠”的意思,只是由于在法语中,无法找到一个与“空翠”的“空” 意义完全对等的词,故只好用一个表示“空”的词“ vide”来表达,这是出于无奈。
从整首诗展现的意境而言,原诗给读者一个强烈的印象,即诗人是置身于山中,读者细读此诗,仿佛随诗人置身于山中,正与诗题相应;然而译诗则不然,由于译诗中出现“dans le ciel froid”、“l'azur du vide”,容易给读者一种“空旷的天空”的印象,山的形象反而没有突出来。这是原诗与译诗在意境上最重大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