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
李白云:“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楞严经》卷一云:“譬如行客,投寄旅亭,或宿或食,宿食事毕,俶装前途,不遑安住。”此诗意与上同。人生在世,不过一匆匆过客而已。诗前三句皆平淡无奇,到第四句出,宛若惊雷自晴空而下,使人心震慑,虽只一行诗,寄寓作者多少感慨,此题材虽经千百人写过,而在海亚姆笔下却能翻出新境界,十分难得。尤以最后一行的“恐”字用得绝:人不能再生,却总抱有再生希望;分明无重归之日,却只是委婉作“恐不归”,似有可归之时,正所谓“绝望之为希望,正与希望相同”(鲁迅译裴多菲语)。
第12首
一卷诗伴酒一壶,
面包一块树为庐。
荒原听汝歌清曲,
便是天堂下凡图。
【评】
此诗是《鲁拜集》中流传最广的一首《据说英语国家人民对它的熟知程度仅次于《圣经》。不过在中国古代,这类诗却是成百上千。例如李白《月下独酌》中的“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即类此。海亚姆此诗颇推崇人伦之乐当合于自然的人生观。在现代文明甚嚣尘上的今天,这首诗所张扬的情调更容易在一批厌恶城市文明的读者中找到共鸣。天堂在海亚姆眼里是很素朴简单的,它包括诗、歌、酒、面包、爱情与自由。诗只有4行,所取意象均极具诗意(如上几点),在行文上也颇类汉诗:全诗谓语动词较少,而多名词句,故其审美效果直如“小桥、流水、人家”之类,使人觉得清逸旷放、妙趣横生,的是佳篇。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