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翻译理论

搜索 导航
超值满减
旅游翻译中的修辞性省译
2017-04-22 09:11:46    etogether.net    网络    

 

这种“虚”与“实”的差异,实际反映出汉、英民族不同的审美取向和心理体验,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汉语“湖光山色”的翻译,“湖光山色”与“the beautiful scenery of the mountains and lakes”, 二者落差实在太大,汉语“光”、“色”二字的意境丧失殆尽! 因为,正是这“光”和“色”映衬出一派波光飘渺、山色葱茏的诗情画意,岂止是一个“山和湖的美丽风景”所能媲美的!可见,“一个个汉宇,仿佛是一个个小精灵,有生命,有魅力,简单的组合,平常的排列,就能够在读者的头脑中营造一种意境,在读者的眼前勾勒出一幅图画,产生一种美感,烘托一种氛围”。然而,英文却是那样的直白。
 
正因为此,这里不妨说说汉语景介中诗词的处理。旅游景点历来是文人骚客、王公贵族云游聚集之地,历史上留下的诗词楹联名言佳句可谓比比皆是,极大地丰富了各旅游景点自然景观的历史文化内涵,也成就了汉语旅游文体浓郁的文学色彩和艺术美感,并为广大读者喜闻乐见。对于旅游文献中汉语诗词的翻译问题,应根据情况灵活处理,觉不可跟着原文亦步亦趋。因为,旅游翻译本质上不同于文学翻译,它只是一种大众读物,与诗词翻译相去甚远。诗词翻泽是一种“阳春白雪”式的美学精品,自有其特殊规律和标准,各自的美学价值也不可同日而语,老一辈翻译大师们常常是“为著一字,旬月踌躇”,足见其精美华贵。
 
另一方面,就读者对象而言,旅游不同于学术交流,国外游客大多对中国古典文学所知甚少,在旅游景介中大谈古雅深奥的古典诗词只会令游客兴趣索然。与然,如果译得好,会适当唤起游客心中的美感和向往,有助于他们领略风景名胜和不同文化的醇厚魅力;但若译得不好,则会破坏游客的兴致甚至导致心理反感。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英语旅游文体不适合文学作品的风格展示,与其译得晦涩生硬、不伦不类,不如舍去不译以保旅游译文的流畅通达。毕竟,文化亏损历来是翻译中令人遗憾而又无可奈何的事,大可不必为此而耿耿于怀。“由于文化背景的巨大差异,诗词非常难译,有时费尽心血,勉强译出,读者也不一定能够欣赏。当然,对于旅游资料中引用的汉语诗词的翻译,仁智之见历来有之。译与不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具体的翻译要求和翻译目的。
 
[上一页][1] [2] 【欢迎大家踊跃评论】

上一篇:公文翻译的功能牲归化策略---顺应译文
下一篇:旅游翻译增译技巧

微信公众号搜索“译员”关注我们,每天为您推送翻译理论和技巧,外语学习及翻译招聘信息。

  相关理论文章






PC版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