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会员注册  |  兼职信息发布    浏览手机版!    超值满减    人工翻译    英语IT服务 贫困儿童资助 | 留言板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文章 > 口译技术 > 正文

简说语言分析和对比

发布时间: 2020-05-23 09:22:42   作者:etogether.net   来源: 网络   浏览次数:
摘要: 分析语言对研究翻评十分重要,首先,应该了解掌握外语语言的神经机制,实际上 ,掌握外语同掌握本族语的神经机制有共同点,但...



翻译的方法论是翻译学应用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其领域广阔,所涉及的实际问题也最多,最实用性和对策性、翻译的科学方法论应以语言分析、语言对比研究和逻辑分析为重要依据。


分析语言对研究翻评十分重要。首先,应该了解掌握外语语言的神经机制。实际上,掌握外语同掌握本族语的神经机制有共同点,但也有不同点。从生理角度看,本族语掌握过程处于大脑、听觉器官、言语器官等发展发育时期,掌握能指、所指和所指对象一般是同时完成的。而掌握外语则往往在这些器官发展发育的基础上进行,即使不懂某个词、某句话的意思,成年人也可以像儿童那样模仿,但成年人记忆外语的能指通常借助母语的所指和所指对象。


根据神经语言学家对失语症患者的实验,言语障碍往往只涉及一种语言的言语能力,別种语言的言语能力却保持不变。这就是说,掌握每种语言都有特殊的神经机制,从而构成掌握本族语和掌握外语的神经机制的差別。鲍刚教授患癌症后一度出现的失语现象恰恰证实了神经语言学家的分析和论证:他的大脑遭到疾  病侵袭后,并不是一下子失去了所有语言能力:汉语失语后,他便用英语交流,英语失语后,他仍能橾法语交流,直至完全丧失语言表达能力、经过治疗,他的病情得到缓解。但二种语言也不是立即全部同时恢复的,而是一个个先后恢复的。这样的事实进一步证明,并列性双语者的外语水平几乎可达到母语水平。因此可以作为相对独立的一种语言能力存在于语言区域内;另外,管理语言体系的神经机制和管理连贯言语表述的神经机制有所不同,鲍刚的事例进一步证明,语言神经机制的紊乱并不意味着言语表述神经机制的紊乱。


翻译中理解思维的复杂性可以从汉语的关联与影响角度加以分析。学习者第一次碰到外语生词时,不理解其意义。第一信号刺激不能引起对客观事物的联想,不能起第二信号刺激作用。但随着外语生词的反复出现,与本族语的多次结合,学习者最终理解了其意义,了解了所指和所指对象,形成反映客观事物本质的概念,这时,它便成为笫二信号刺激,许钧在“翻译与世界映象理论” 一节中转引特里尔时写道:“每一门语言都是通过并依赖客观现实进行选择的系统。实际上,每一门语言都创造了一幅完整、自足的现实图景。每一门语言也都以其独特的方式构建现实。”外语词与木族语词结构不同,所表示的概念不同,学习者在记忆中建立的外语心理词汇系统和本族语的心理词汇系统也不完全对应,凡此种种造成第二信号刺激系统的差异习得一种外语时,成年人常以本族语为中介建立词与概念的联系,形成合成性双语特点。合格的译员应该是并列双语者,即外语水平几乎与母语旗鼓相当,能够娴熟地掌握其工作语言,同时拥有相关的主题和认知知识,否则,便会出现理解、推埋中断,记忆缺项和表述不联贯的问题。换句话讲,口译中言语链转的瞬即逝,第一和笫二信号系统必须迅速连接运作,过长的内部心理言语调整和搜寻会造成信息的流失和短缺,严重影响信息的完整性,学外语的学员有时因遇到一个生词整句话都没听见的实例便是佐证。


另外,研究中外译员的笔记还可以发观以下现象:虽然理论上要求用译入语记录,但在听辨、整合和推理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找不到恰当译入语的情况,这时,译员通常使用首先呈现在大脑中的语言记录相关的内容。



责任编辑:admin


微信公众号

我来说两句
评论列表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