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会员注册  |  兼职信息发布    浏览手机版!    超值满减    人工翻译    英语IT服务 贫困儿童资助 | 留言板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翻译新闻 > 综合报道 > 正文

海外求学,什么时候都不晚

发布时间: 2020-08-20 15:10:22   作者:人民日报海外版   来源: 中国青年网   浏览次数:


  回望自己的选择,李格十分感慨,“‘道阻且长,行则将至’。不要自己给自己设限,人生有无数种可能,认为对自己有价值的事就应该放手去做。脚下的每一步都会成为人生的宝贵积淀。”


  汪乐:与综合格斗结缘


  如果回到10年前,汪乐一定不会想到,那时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夜晚,会让他与综合格斗结下不解之缘,甚至有了新的人生轨迹。


  那晚,与朋友约好见面的汪乐由于到得早了,便走进一家新开业的泰拳馆,想要一探究竟。那是他第一次接触格斗,泰国教练简单指导了汪乐几个动作,没想到却让他对这项运动产生了浓厚兴趣。也正因为这次“偶遇”,泰拳第一次走入了他的生活。


  彼时,汪乐还是新浪网的一名新闻编辑。工作之余,他开始对泰拳进行系统钻研并日渐深入,他前往不同场馆练拳,甚至专程赶赴泰国参加当地比赛。从开始入门接触泰拳,到后来对综合格斗项目产生兴趣,汪乐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他也一直在寻找能够全身心投入综合格斗的机会。


  2015年,汪乐决定从新浪网辞职。他从北京搬到上海,同几个朋友在一年后一起开了家拳馆,也是在那时,汪乐开始解说UFC(终极格斗冠军赛)赛事。


  对行业深入了解后汪乐意识到,综合格斗的规则非常开放,选手掌握的技术非常全面,无论身体条件如何,都需要训练者将格斗技能融入适合自己的方式,从而击败对手。


  海纳百川,这就是综合格斗的魅力。


  然而,汪乐也发现了综合格斗在国内发展所存在的问题,他开始有了留学深造的念头。


  2017年,汪乐作为中国综合格斗选手团的翻译来到美国。队员们赛前想要试练,汪乐便联系了当地一个小规模的比赛,虽然规格不高但规则严谨,所有程序都与UFC顶级比赛一样。体检、选手注册、合同签署……赛前程序设定之精细令汪乐十分惊讶。这趟旅程,让汪乐看到了国内外在运营格斗赛事方面存在的差距,内心深处想要出国读书的想法日益强烈。


  已工作10年有余的汪乐,在经过审慎考虑和复杂的留学申请准备之后,最终决定攻读美国俄勒冈大学体育商业方向MBA,并顺利拿到了学校录取通知和奖学金。


  “或许我没有办法成为专业的综合格斗选手,但这项运动还有很多其他职位可供选择。”留学期间,汪乐确定了自己的目标,他希望能帮助中国综合格斗运动员更好地走向全世界,并推动这项运动在国内进一步规范发展。


  2019年8月31日,在UFC格斗之夜深圳站比赛中,中国综合格斗运动员张伟丽击败巴西女拳王安德拉德,获得草量级世界冠军金腰带,成为UFC中国首位冠军。一夜之间,综合格斗这项运动开始为人们关注。


  随着综合格斗受欢迎程度不断升高,汪乐坚信,接下来会有更多人爱上这项运动。对汪乐而言,综合格斗早已融入到他的生命、成为他的职业和未来发展方向。“如果强行制定一个功利目标,并不一定能成功。将自己喜欢的事坚持下去,也许会实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是10年时光教会我的。”汪乐说。


  黄晓双:从老师变成学生


  2010年刚到日本时,黄晓双常会在各种场合被问到“为什么来日本留学?”


  是啊,为什么毅然决然地做出了这个决定?


  黄晓双出国前是福州一家留学机构的日语教师,日复一日相同或相似的工作内容,让她有种“止步不前”的困倦。


  一次,黄晓双要讲解日本新年习俗,除了在网络查阅相关参考资料之外,她还特地同大学时期的日语外教进行过交流,以期为学生呈现更真实的日本节日。


  如她所愿,那天课堂教学进行得很顺利,然而在临近下课时一名学生突然问道:“老师,您去过日本吗?”


  黄晓双摇头否认。


  “没去过怎么还讲得跟真的似的?”学生揶揄说。


  一时间,教室气氛冷了下来。这是她从未预料到的情况,黄晓双想反驳,但当时脑海中一片混乱,不知道该怎么应对。


  “坦白地说,那一刻非常尴尬,但我感谢那位学生的直率。是他的一句话,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黄晓双说。


  一直在教日语、介绍日本文化,但日本真实的社会生活到底怎样,黄晓双却不得而知。这节课像是一支火柴,点燃了黄晓双心中深藏的念头——出国读书,近距离认识真实的日本。


  向家人表明想法后,父亲非常支持黄晓双的决定,“既然学了日语,去日本看看也不错”。在语言学校过渡1年后,黄晓双考取了明治学院大学国际系,开始了第二次大学生涯。


  本科结束后,黄晓双又申请了东京大学综合文化研究科硕士并顺利毕业。从留学开始到结束,她一直通过打工和奖学金来支撑自己的学业、工作与生活。在语言学校的时候,周边同学来自世界各地,其中不乏40多岁海外求学的设计师,或者一同出国、相互鼓励的夫妻档。这样的努力与勇气,让她明白了一点——人生的“可能、不可能”与年龄无关,始终热爱生活、不惧做出改变,无论成败,至少能与更广阔的世界相遇。


  在日本留学期间,黄晓双参加了许多社会志愿活动。大二时,她跟随老师前往大阪爱邻地区做义工,为当地老人组织活动和演出,为老人提供食物,陪他们聊天。活动最后一个环节是自己写诗,在大家面前朗读。当黄晓双读完自己写的诗之后,一位92岁高龄的老人坐在轮椅上潸然泪下。活动结束后,这位老人紧紧握住了黄晓双的手,老人告诉她,这首诗触碰到了他心底最柔软的部分,老人的话让黄晓双感动不已。


  “这些老人其实非常渴望陪伴,虽然我们的语言、文化、背景、年龄差异极大,但这一刻,大家心意相通。”黄晓双说。


  辞职留学,在黄晓双看来有得有失。花费了时间和精力去求学,失去了一部分陪伴家人的时光;同龄人或许已在相关行业小有成就,她却刚刚读完书。但与此同时,她看待问题的角度却在无形之中拓宽了,收获了更丰富的阅历和见识。黄晓双说,人生路上有许多选择,选择本身并无好坏之分。“可能我们常会拿别人的标准来衡量自己,或拿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别人,何时何地该做什么。但其实,冷暖酸甜,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自己有收获,不悔当初选择,就不必在意外界的议论和眼光。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而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李昊燃)


微信公众号

[上一页][1] [2] 【欢迎大家踊跃评论】
我来说两句
评论列表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