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翻译理论

搜索 导航
自然科学名词审定的原则和方法
2020-04-03 09:11:30    etogether.net    网络    


7.《有机化合物UJPAC命名规则》,林颖编著,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年。

8.《无机化学命名浅谈》,应礼文编,化学工业出版社1988年10月。

9.《有机化学命名或谈》,张明哲编,化学工业出版社1991年11月。本书较系统地介绍了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并辅实例说明,还介绍了许多俗名及一些俗名的来源等。

10.《化合物命名词典》,王宝珩编著,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12月。本书收载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约7000种,列出了每一种化合物的分子式、结构式、英文和中文名称。

11.《化学元素的发现及其命名探源》,沙国平、张连英编,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1996 年。

12.《中外集成电路命名方法大全》,郭明等编,电子工业出版社1996年2月。显然,以上的12种著作中竟有10种是关于化学名词命名原则的。同期,也出版了一些与科学名词审定原则相关的译著9种。


1.《病毒的分类与命名》(Classification and Nomenclature of Viruses),(澳)芬纳(F. Fenner)编著,廖廷雄等译,科学出版社1980年,国际病毐分类委员会第二次报告。

2.《心脏与大血管病命名法和诊断标准》(Nomenclature and Criteria for Diagnosis of Diseases of the Heart and Great Vessels),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标准委员会编,滕守志、石美华译,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1年。

3.《人类染色体命名国际标准化》,吴醒夫编译,云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

4.《国际植物命名法规》,赵士洞译,科学出版社1984年。

5.《有机化学命名法 A、B、C、D、E、F、和 H 部》(1979) (Nomenclature of Organic Chemistry) ,国际纯化学和反应化学联合会编,程铁明等译,科学出版社1987年。

6.《病毒的分类与命名: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第四次报告》(Classification and Nomenclature of Viruses),(新西兰)马修斯(R.E.F. Matthews )编著,廖廷雄等译,科学出版社1987年。

7.《国际动物命名法规:第二十届国际生物科学协会全体会议通过》(1985年第三版),朱弘复等译,科学出版社1988年1月2版,该法则自1985年2月公布之日起生效,是当今最新统一规则,共18章88条法规条文,各条文包括强制法的规则,其中部分附有荐则和实例,后有6个附录和详细的词汇及索引。

8.《国际细菌命名法规:第一届国际细菌大会通过》,拉帕杰(S. P. Lapage)等编辑,陶天申等译,科学出版社1989年2月。

9.《肝胆疾病的命名规范、诊断要点及预后》,国际肝脏病信息学小组著,王宝恩、贾继东主译,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年。


此外,2000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其中法律规定了外国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和科学技术术语泽成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审定部门。关于外国专有名词和科技术语翻译的审定,第二十五条规定:外国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和科学技术术语译成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由国务院语言文字工作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组织审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讲解》)


为了更好地进行名词审定工作,需要尽早制订自然科学各学科名词审定的普遍原则和具体方法。经过多年的讨论,逐渐形成了一些共识:贯彻“一词一义”的原则是实现科技名词统一的基本保证;翻译定名力求反映其科学概念和本质属性,在概念等词的基础上坚持“意译为主、音译为辅”的原则,使译名符合汉语的语言习惯,以便推广应用;认真研究名词审定中加注定义的内在规律,注意其中的科学性和简明性;名词审定中体现“副科靠拢主科、主科尊重副科”的原则;注意解决与港台科技名词的差异问题。赵凯华、卢慧筠也提出“定名与译名”两点意见:1. 中文术语中可出现英文(外文)字母或缩写字母。长期以来已经使用,如г函数、а粒子、x光。多年的使用证明:在专业范围内,使用者感到明确、方便。今后将有更长的缩写词出现,如MOS场效管,其全称为“金属一氧化物一半导体场效应管”等;2. 与国际接轨,对国际标准组织公布的术语,不一定逐字照译。在术语上,尤其是描述科学技术概念的术语,与国际标准等同,应等同在概念上,而不是等同在文字表面上。在翻译工作中有一个很经典的例子,天文学的 Milky Way中文定名为“银河系”,如果今天逐字照译把它等同为“牛奶路”,这不是笑话?中文与外文存在很大的差异,有的外来语概念等同与文字等同可同时存在,有的却不行。有的英文词是多义的,描述不同概念,英文可用同一词。中文没有对应的多义词,遇到这类情况,就应对不同概念有不同中文定名。如物理学的adiabatic中文定名就有绝热的和浸渐的两个,前者表示没有热交换的,后者表示极缓慢的。




[上一页][1] [2] [3] [下一页] 【欢迎大家踊跃评论】

上一篇:新时期的译名统一工作
下一篇:一些科学丛书的翻译出版

微信公众号搜索“译员”关注我们,每天为您推送翻译理论和技巧,外语学习及翻译招聘信息。

  相关理论文章






PC版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