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翻译理论

搜索 导航
超值满减
科学翻译语用价值原则
2017-05-14 09:39:48    etogether.net    网络    


翻译的语用价值主要体现为传达原作内容,且为译语读者所接受。王宗炎认为,“一个译本的成功与失败,……首先就看那些不懂外国文的工农兵大众是否读得懂它,是否觉得它对自己有帮助。这应该是检査翻译作品的第一个标准。”

科学翻译讲求实际,讲求有用。译得再好,不是读者所需,也是枉然,算不得成功的翻译。萨瓦里1957年在《翻译艺术》一书中指出:要获得圆满的翻译效果,必须根据不同的读者要求,提供不同性质和风格的译文。动手翻译前,应该首先解决为谁而译的问题。据水平和爱好,读者至少可分为四类:1.完全不懂原文语言的读者,他们阅读译作只是出于好奇或对原语文学的爱好;2.正在学习原语的读者,他们阅读译作只是为了更快更好地掌握原语,了解原语文学;3.曾学过原语但后来又忘记了的读者;4.精通原语的读者。四种人阅读译作各有各的目的,同一篇译作就不可能同等地适合于这些人。

讲究译作的语用价值,追求译作的接受效应,朱键平总结出其五大作用:1)强调译者作为信息接受者的主体性地位;2)强调译语读者的参照地位,认为译作应顾及译语读者的反应效果;3) 重新审视翻译的本质,可从不同的角度探索其本质⑷可以解决翻译实践中的某些具体问;5)动摇传统翻译理论的根基,如翻译原则或翻译标准的“信”、“忠”、“等”等。

译作的可接受性突出的是译作的语用价值,与翻译内在规律中的“语用相似”是相对应的。可接受性包括:

(一)文化的可接受性
从大的方面讲,翻译要取得原语文化之精华,融入译语文化之中,建起文化交流的桥梁。所谓精华,是原语文化中最重要最好的部分,任何与译语文化格格不人,如与政治主张相对抗,与意识形态不合的东西,译语所在国和政府都会作出相应的干涉,译者对此应有清醒的认识。

关于政治问题,许建忠提出三种使科学译文可接受的方法:一是去掉政治色彩而保留科技意义;二是直译加注,或者在译者前言中指出;三是荒谬之处作必要删节。如果在变译中,译者则可大刀阔斧地予以变通。请看一例:
And while Argentina and the Philippines are predicted to have economic growth unscathed by their oil import needs, the so-called new industrial countries such as Brazil, Hoag Kong, South Korea and Taiwan are unlikely to be able to sustain
annual growth rates of up to 10%.
原译:虽然人们预言阿根廷和菲律宾的经济增长不会受到进口石油的影响,但是像巴西、香港、南朝鲜和台湾这些所谓的新兴工业国和地区,看来是不能保持高达10%的年增长率的。原文将香港和台湾称为“新兴的工业国”,与巴西和南朝鲜并列,这与“一个中国”的政策不符,译过来会混淆视听,所以不能照译,必须加上“和地区”三个字。

科学信息也是文化的一部分,与政治社会、历史地理、生活习惯等密切相关的部分是语言国情学最核心的内容,即使是细微到生活小节,译起来一定要小心,稍不留心,文化传播就成了文化障碍。如soft drink,实指不含酒精的果汁饮料,可有人望文生义,译作“软饮料”,结果中国读者又望文生义,以为是软包装饮料,这就是一种文化误解。其实不译原文中的soft,才是可接受的译文。

(二)文体的可接受性
读者有层次,有群体,是根据社会职业和地域等划分的,不同层次的读者对译文要求不同。译者必须在传达内容的前提下,在文体和形式上尽量满足各类读者的要求。译文的可读性是相对的,在很大程度上受读者的社会背景和地域的影响。对甲读者层来说通顺得体的译文,对乙读者层可能是艰深晦涩的,在甲读者群中通俗的在乙读者群中可能不伦不类,甚至不知所云。因此,同一话语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产生不同的译文。


译文相应可分为:正式译文,一般译文和通俗译文;全译译文和变译译文。读者群体不同,译文也要进行相应调整。原文在接受环境下,是全译还是变译,都是译者据读者的需求而定的。

 


[1] [2] [下一页] 【欢迎大家踊跃评论】

上一篇:科技英语的发展趋向
下一篇:科技日语綜合句的断分与译法

微信公众号搜索“译员”关注我们,每天为您推送翻译理论和技巧,外语学习及翻译招聘信息。

  相关理论文章






PC版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