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有人会说,直译尚且如此,那么意译或其它方式的译法就更难简明扼要了。其实不然。只要我们能从“名”的功用及其 与“实”的关系出发来考虑问题,并且能注意研究中文方剂名称 的结构,那么,简洁译名的可能性还是有的。如以上三个中文方 剂名称之所以简洁,一方而固然得益于汉字的表意性,但另一方 而也采用了缩合词形的办法(如“胶艾”、“香莲”、"良附”实为 “阿胶、艾叶' “木香、黄莲”、“髙良姜、香附”的缩写形式)。那 么,我们在翻译中医方剂名称时,为什么不可以采用类似的方法 以简化译语呢?
例如,英译方剂名称时,我们完全可以省略掉人药部分的拉 丁语名称(注意:在翻译组方时不能省略以便简化译名的音节。 如:
金铃子散 Meliae Toosendan Powder (省略了 Fructus)
炎甘草汤 Glycyrrhiza Praeparata Decoction(智略了 Radix)
財子杨 Aconiti Praeparata Decoction (省略了 Radix)
華莲汤 Phragmitis Decoction (省略了 Rhizoma)
丹参饮 Salvia Miltiorrhizae Decoction (省略,Radix:)
桑菊饮 Mori and Chrysanthemi Decoction (省略了 Foli- um 和 Flos)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删繁就简的方法也符合英文构词法.
2. 信息性原则。从对中医方剂名称命名的分析来看,方剂名 称除了具有指代功能外,一般都承载有一定的信息,即都能对其 所指代的方剂的组成或功效具有直接或间接的说明作用。这样的 名称使人能见词明义,很有实用性。在翻译时,我们也应注意吸 收中文方剂名称的这一特点,使译名也同样具有信息性.但这不 能成为繁琐译语的理由。
过去曾有人提议以编号形式翻译方剂名称,结果没有行得通。 其原因固然与方剂数量过于庞大有关(不像经穴,数量较少,而 且固定),但信息性的缺乏也不能不影响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当然,对信息性原则也应辩证地看待。在实际翻译中,要灵 活地加以运用。如“碧玉散”译作Jasper Powder不但满足f简诘 性原则的要求,而且也符合信息性原则的要求。徂将“凉膈散”译作 Powder for Clearing Away Heat in the Upper or Middle Warmer似有不妥之处。信息性固然有了,简洁性却丢失了,而后苕却是译名的首要原则。
3. 回译性原则. 所谓回译性原则,指的是英译的方剂名称在形式上尽可能与其中文形式相近,这样中国的读者听到或读到某 一方剂名称的英译彤式时,脑海里就能反映出其中文形式,从而 实现信息的双向传递。同时,强调译名的回译性还有利于提高翻 译质量和限制滥译。
当然,对回译性原则也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刀切。对 于适应这一原则的名词术语,应努力使其译名具有回译性。一般 来说,以君药命名的方剂名称的译名都具有回译性。对于不适合这一原则的名词术语,不要强其所难,以免犯以形害意的错误。下面就是一组具有回译性的方剂译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