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翻译理论

搜索 导航
精选9.9元!
中医典籍形容词的灵活运用
2017-09-29 15:28:01    etogether.net    网络    


虽然形容词有其固定的属性,但在具体运用中,常常表现出很大的灵活性。使得一些形容词不仅具体涵义发生了相当的变化,而且在句中的语法功能也相应表现出一些特殊的变化,充当平时不能充当的成份。这种现象在古今语言中都很普遍,医古文也不例外。有时词性的灵活变化比较易于辨析,有时却比较难辨。翻译时当注意辨析词性,以便准确释义。

一、形容词法用为名词
1. 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伤形,热伤气……。(《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
原文分析:
原文中的“寒”、“热”均为形容词,这里通通用作名词以作主语。所以这句话可译为:
Extreme coldness generates hottness and vice versa …cryopathogen affects physique and pyropathogens affects qi....
译文说明:
(1) “寒极生热”中的“寒”、“热”自然性较强,所以译文采用表示自然“寒热”的cold和hot来对译并将它们名词化。 “热极生寒”是“寒极生热”的相反情况,所以用vice visa来对译,从而既简练了译文,又使原文之义一目了然,可谓一举两得。
(2) “寒伤形”、“热伤气”中的“寒”、“热”均指“热”和“寒”不正常状态(也即非自然状态),亦即能致人生病的状态,与前一句中的“寒”和“热”不完全一样。所以译文将这里的“寒”和“热”均按致病因素来翻译。“寒”译作cryopathogen (cry/ o即寒,pathogen即病源或致病因素),“热”译作pyropathogen (pyr/o即热之意),均为词素层翻译法。

2. 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虛相得,乃客其形。两实相逢,众人肉竖。(《灵枢▪百病始生》)
原文分析:
原文“两虛相得”之“虛”及“两实相逢”之“实”均为形容词,这里用作名词。现试将原文翻译如下:
This is certainly due to asthenic exopathogenic factors and deficient human vitality, the combination of which detrimentally affects the human body, while the combination of normal climatic conditions and human vitality makes people healthy and energetic.
译文说明:
(1)“虚邪之风”泛指一切不正常的气候,这里指一切外来的致病因素。所以译作asthenic (虛的)exopathogenic (ex-外的, pathogenic即致病的)factors。如果按照原文表层之义译作asthenic pathogenic wind (也许有人还会译作 deficient wind-evil), 那就完全成了 undertranslation (翻译不足)了。
(2 ) “与其身形”指“人体正气的虛弱”所以译作deficient human vitality。“正气”有人也译作heathy energy,但似乎没有vitality简明有力。
(3)“两虚相得”意即“外界的虚邪之气与人体虚弱的止气相结合”。因两虚在due to之后已作了叙述,这里便简洁地以the combination of which相对译。从语义到结构都很完整。




[1] [2] [下一页] 【欢迎大家踊跃评论】

上一篇:中医典籍副词的活用与翻译
下一篇:中医典籍中动词的活用及翻译

微信公众号搜索“译员”关注我们,每天为您推送翻译理论和技巧,外语学习及翻译招聘信息。

  相关理论文章






PC版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