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翻译理论

搜索 导航
精选9.9元!
中医假借字的辨析及翻译
2017-09-11 09:47:28    etogether.net    网络    
 
所谓“假借字”,指的是由于“甲乙两个同音或近音的字互相借替使用,就称甲为乙(或乙为甲)的假借字。假借字之间一般没有字义联系,只有标音作用。”
汉语中很早就存在大量的同音词汇,这些同音的词汇被不同形体的汉字代表和记录着,这就形成了汉字和语音互不弥合的分歧现象。人们依靠语言进行思维,当人们将思维所得用文字记录下来时,难免有意无意地将该写的字写成了同音而简笔的通假宇 (类似于我们今天写的别字)。由于古代的文字还不规范,再加上“圣贤”也这样写,后人不便指责,而且还常常沿习照写。这是通假字(即假借字)现象出现和持续的根本原因。
 
在中医典籍中,假借字使用得也很普遍。在翻译时对其进行正确的判断和释义是至关重要的。例如在“髙梁之变,足生大丁” (《素问》)这个仅有八个字的句子中,就有三个假借字。 “高”为“膏”(肥肉fatty meat)之假借,“梁”为“梁”(细粮flour and rice)之假借,“丁” 为“疔”(疔疮 furuncle and sore)之假借。如果不能正确判断出这三个假借字,要想翻译这句话简直是无法想象的。
 
再如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医论》中有这样一句话:“偶然治差一病,则昂头戴而,而有自许之貌,谓天下无双。”其中的 “差”若按字而判断理解为“差错”,整个句子的意思就很难讲得通了。通过对上下文的分析来看,“差”显然是“瘥”(治愈的意思)的假借。古文中类似这种差之一字,失之千里的情况很多,我们在翻译时不可不时时在心。
 
下面举例谈一谈假借字的辨析及翻译问题。
1. 唇为飞门。(《素问》)
句中"飞"显然是“扉”之假借。所以这句话应译为:
Lips are known as Feimen or the flying portal.
译文中or后面的成份是对前一词(即Feimen)的进一步说明。or的意思是“也就是”或“也称作”。在本书所列举的很多例子中,都采用了这种附加说明手法。例如“三焦”许多人译作three warmers,而我们译作triple energizer。在译文中出现“三焦”时 我们就写作 triple energizer or three warmers。
2. 大肠咳状,咳而遗矢。(《诸病源候论》)
句中的“矢”显然是“屎”的假借。《素问•腹中论》中“治之以鸡矢醴” 一句里的“矢”也是“屎”的假借由于长期假借沿袭,已成习惯,直到今天仍为人们所沿用。如毛泽东同志《送瘟神二首》中“千村薜荔人遗矢” 一句就沿习了以“矢”代 “屎”的习惯。在中医处方中,“鸡屎藤”就常写作“鸡矢藤”。所以上面这句话可译为:
A Cough due to a large intestine disorder brings on defecation.
 
 

[1] [2] [3] [下一页] 【欢迎大家踊跃评论】

上一篇:中医古文字义的辨析
下一篇:中医异体字的辨析及翻译

微信公众号搜索“译员”关注我们,每天为您推送翻译理论和技巧,外语学习及翻译招聘信息。

  相关理论文章






PC版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