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翻译理论

搜索 导航
超值满减
道格拉斯•鲁宾逊(Douglas Robinson)的译学观点
2021-07-21 09:11:26    etogether.net    网络    


总之,翻译应当从人出发,特别是从译者的感受出发。翻译的后殖民理论往往过分强调社会文化对于翻译的影响,忽略了人的自由、人的创造性以及人的冲破霸权的本能,因此都是离经叛道的理论。很明显,鲁宾逊的这个观点带有强烈的反文化学派的色彩。但另一方面,由于他强调翻译过程中译者的中心能动作用,这又使他的思想接近文化学派的译者“操纵”观。其实,从根本上看,鲁宾逊强调人作为决定因素的译者中心论和强调文化环境因素的文化学派翻译理论,也就是鲁宾逊所说的后殖民理论之间并无本质的冲突。不错,翻译说到底是一项人的活动,翻译过程中的一切决定最终都是由译者这个人来作出的。然而,译者在进行抉择的整个过程中,始终都会受到各种因素,包括种种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译者的最终抉择权无疑也只是一种相对的,而非绝对的不受干预的权利。因此说到底,鲁宾逊的基本翻译思想仍属于文化学派的大的范畴。这一点,在他的主要论著中都得到了清楚的说明。


用修辞格来解释翻译类型是一种创新的理论尝试,翻译理论的构建应该是一个开放的、不断对话的过程;旧的理论应该在这个对话过程中不断被消解、被新的理论架构所替代。两种语言与文化之桥不是一次翻译就可以建成的。“在现实世界里,语言是那么丰富,那么飘浮不定,那么具有人性,让它静止不动,等待桥梁建 成完工是不可能的,甚至几个世纪的时间都是不够的。”因此,应当不断寻求用创新的视角来看待翻译,阐释翻译。在这个意义上,从修辞和人类行为的角度,而不是从传统的文本结构上来看待翻译的本质,这不失为一种能启迪思维的新方法。按此方法,我们可以把翻译分为以下六种类型:(1)换喻型翻译(metonymy); (2)提喻型翻译(synecdoche) ; (3)暗喻型翻译(metaphor); (4)讽喻型翻译(irony); (5)夸张型翻译(hyperbole); (6)转喻型翻译(metalepsis)。前三种类型都是要寻找目标文本和源文本对等的类型。换喻型翻译是把源文本的部分内容替换为目标文本的部分内容,两种文本都不是全部展现。提喻型翻译是以部分替代整体,其目标文本是对源文本一种减缩,如电影字幕必须减缩到可以在演员 说话的那段时间里放映完毕。暗喻型翻译是以目标文本的整体来替代源文本的整体,使目标文本和源文本完全等同,例如英文版的《奥德赛》可以当作希腊原版的 《奥德赛》来阅读,希腊原版的《奥德赛》也可以当作英文版的《奥德赛》来阅读。讽喻型翻译承认翻译是仿造事实,或者直接否认完美翻译的可能性,或者又不否认完 美翻译的可能性。夸张型翻译是指对源文本进行修正、改进或“夸大”;亦即说,译 者把一个“低劣的”源文本拔高,在目标文本中加入译者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创造出一个原作者的意图。转喻型翻译是面对翻译行为在时间上的多种悖论,比如,荷马听起来不能像现代诗人,他也不能说英语,但是要用英语对他进行翻译,那是荒谬的,译者的出路在于忽略文本的时空悖论,创造一个虚幻的译本时空,目的在于为相应的读者(无论是现代的还是古代的读者)服务。



责任编辑:admin



[上一页][1] [2] 【欢迎大家踊跃评论】

上一篇:《红楼梦》委婉语的翻译
下一篇:《红楼梦》仿拟的翻译处理

微信公众号搜索“译员”关注我们,每天为您推送翻译理论和技巧,外语学习及翻译招聘信息。

  相关理论文章






PC版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