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志贺直哉作品在中国的译介
在白桦派作家中,有一位作家在作品的表现主题及表现风格上,与武者小路实笃 和有岛武郎完全不同,他就是志贺直哉(1883—1971)。志贺的作品多表现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小题材,既没有重大的主题也没有髙远的人类意识,但却处处充满温馨与细腻。志贺的作品的价值在于艺术的表现及作品中散发出来的浓浓的人道主义同情心。
最早翻译志贺直哉作品的是周作人。1921年,周作人翻译了志贺直哉的短篇小说《到网走去》,发表在《小说月报》第12卷第4期,同年,周作人还翻译了《清兵卫与葫芦》,发表于《晨报》副刊,1921年9月20日一22日。这两篇小说都是志贺直哉早期的代表作品。后被收入《现代日本小说集》中。
1929年,谢六逸编选翻译了中国第一部志贺直哉的作品的译本,此书由上海现代书局出版,书名为《范某的犯罪》。
谢六逸是个书斋型翻译家。在对日本文学翻译的选题上,他主要注重的是作品的独创性和艺术价值。谢六逸特別看中《范某的犯罪》,除小说中的人物是中国人,比较容易引起中国读者的阅读兴趣外,更主要的恐怕还是看中这篇小说的作者以极其冷静地、不加任何主观判断地对人物复杂暧昧的下意识的描写。正如谢六逸在译本的“附记”中提到的那样作者的意旨在于描写耍戏法的范某在演艺时杀了妻子的心理的经过。”又说关于范某的杀人,在裁判官是没有得到故意杀的客观的证据,在范某本人也不明白故意杀还是过失杀。志贺氏的意旨不过在描写范某的心理过程罢了。”
1934 年,谢六逸又在《范某的犯罪》的基础上,编选翻译了《志贺直哉集》,由上海中华书局出版发行。该书收译了《荒缉》、《范某的犯罪》、《ー个人》、《死母与亲母》、 《焚火》、《雪之日》等中、短篇小说六篇。书前冠有菊池宽写的《志贺直哉氏的作品》 及宫岛新三郎的《志贺氏的艺术的特色》的评论文章。这两篇文章都对志贺直哉的作品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显然译者赞同这两篇评论文章的观点,因而,译者本人就没有为《志贺直哉集》作前言后记之类的文章。
同年,上海天马书店出版了叶素翻译的志贺直哉小说集《焚火》,内中收录了志贺直哉的《焚火》、《正义派》、《清兵卫与葫芦》、《老人》、《混沌的头脑》、《真鹤》、《学徒的菩萨》、《佐佐木的遭遇》等八篇小说。这个译本在对志贺直哉作品的选择方面,较谢六逸的《志贺直哉集》更为精良。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学徒的菩萨》。
《学徒的菩萨》,讲的是贫穷的小学徒仙吉,在摊子上看到醋鱼饭团。忍耐不住, 拿起饭团。他多想买ー个这样的饭团吃吃啊。可是,他却穷得根本买不起。最后,只好恋恋不舍地将拿在手里的饭团小心翼翼地放下。一位年轻的议员偶尔看到此情形, 心里难受极了。于是,这位年轻的议员在不刺伤小仙吉自尊心情况下,带他到馆子里美餐了ー顿。美美享用了一顿的小仙吉怎么也想不明白那人为什么请他吃饭,于是, 他怀疑自己遇上菩萨或者神仙……。这篇小说创作的精巧与温馨,使作者获得了“小说之神”之美誉。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