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前文所述,语篇分析不仅要看衔接手段的使用,更要看交际主体的主观因素和心智加工过程。只有能在心智上形成统一的、可被接受的认知世界,文本才成其为语篇。形成这样的认知世界的条件是,文本概念成分上的照应性,命题发展的索引性,语用推理上的顺应性。这样的认知世界也是生成译文文本的基础,译者衔接手段的使用也是由统一的语篇认知世界构建意图决定的,在读者理解文本时能够起到一个语义流导向作用。第一句作为全段主题句,突显了“主要色调为白色”这一信息,具体的数字和主观的判断都置于背景位置。“地面采用举世罕见的希腊水晶白大理石,图案形似琴键”中,“图案”是侧面,“地面”是基体,因此在译文表达上进行了调整。“让人一走进大堂就仿佛置身于一个音乐的世界”中“让”的主语不是“柱子”和“台阶”,而是整个设计或者氛围。因此,增补句子主语“The overall atmosphere”。以上分析说明了在实践中应用汉英语篇翻译认知原则和实践原则的重要性。
因此,通过对译文在句法层次上择用情况的分析,可以了解译者句法层次的元语用意识。如果译文的句法结构选择不利于译文语篇认知世界建构,就会反映出译者在句法层次上存在的元语用问题,这就要求译者加强元语用意识。可以认为在汉英语篇翻译句法层面的元语用问题上,元语用意识在支配译者选择句法结构方面具有重 要意义,有利于译者摆脱汉语原文句法结构的束缚。句法结构的恰 当选择虽然不会改变语篇的命题意义或命题内容,但会在某一方面强调或突出所述命题内容,有助于引导和制约目标读者理解英语译文文本。因此,译者的语篇翻译元语用意识对于目标读者建构统一的译文语篇微观认知世界,最终获得译者所期待的译文认知具有重要意义。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