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事口译就工作方式而言,分为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就外事活动的内容而言,可分为联络口译和外交口译。联络口译又称联络陪同口译,是指在日常外事场合以交替传译为主,为持不同语言的双方进行交际而开展的口译活动,如外事迎送、游览参观、商业谈判等场合的口译活动。联络口译的灵活度较大,要求译员掌握相关常用表达方式,并且具备跨文化交际意识,了解交际双方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外交口译是指在诸如国际会议发言、礼仪祝词、记者招待会等外交活动场合,一个国家为了实行其对外政策和处理国际关系和国际问题,由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外交部和 外交代表机关等进行的或采用交替传译或采用同声传译方式的口译活动,是外事口译的较高阶段,比联络口译要严肃正式,灵活度也较小,对口译人员的语言水平和文化素养以及知识储备方面的要求也要高。
但是如前所述,外事口译是一种即时翻译,具有即时性强、现场压力大等特点,其目的是让听者以最快的方式获取最多的信息,以达成沟通和交流的目的,因此,外事口译更注重内容实质,不强求形式和风格。
在外事口译过程中,译员需要掌握各种口译技能和技巧,才能胜任现场口译工作。具体而言,交替传译要求外事译员掌握的口译技能包括译前准备、听力理解、短时记忆、口译笔记、主题理解和表达、数字口译、文化语汇口译等;同声传译还要求译员掌握超前预测、信息重组、表达纠错、随时调整等口译技能。
外事口译还要求译员具备较高的语言水平和丰富的口译技巧,这样才能准确快速地传递信息。依据外事口译的特点、内容及工作方式,外事口译人员常用的口译技巧可归纳为以下几种:解释性翻译、简化译法、顺译法、拆译法等。
解释性翻译是指根据两种语言间不同的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在翻译时增添一些解释性的短语或句子,旨在译出源语发出者感到理所当然,而目的语接收者却感到迷惑不解、不知所云的意义。这种译法常用于文化语汇的翻译,而文化语汇是外事口译中最为常见的现象,包括人名地名、历史典 故、风景名胜、时令节气、美食佳肴、成语谚语、“文化新词”等。例如“两个确保”是指1998年以来中国政府采取的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和确保离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的政策,因而应将其完整地译为“two guarantees policy--a guarantee of the basic livelihood of the laid-off personnel from state-owned enterprises and a guarantee of the basic livelihood of all retirees”,不能模糊地将其译为“two guarantees”。
简化译法是相对于受话人的信道压力,即对语言信息的长度和难度的承受力而言的。外事口译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重复性修饰语或语意重复的并 列语句,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需要用简化译法,译出实质内容即可,这样既可以节省口译人员的时间和精力,又简洁易懂,容易被受话人接受。例如朱镕基总理在1998年3月召开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说过这样一句话:“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将勇往直前,义无反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巳。”运用简化译法,可译为 “No matter what is waiting ahead of me,being landmines or an abyss,I will blaze my trail with no hesitation nor misgivings, and I will do my best to devote myself to the people and the country to the last day of my life. ”
上一篇:外事译员必备素质的探讨
下一篇:外事笔译的方法
微信公众号搜索“译员”关注我们,每天为您推送翻译理论和技巧,外语学习及翻译招聘信息。
相关理论文章